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退保黑产"引众怒!某地13家险企联名举报 多地银保监局发文警示

06/11
2020
来源
慧保天下
分享
自2019年以来,退保黑产在行业内逐渐引发越来越多关注,各路媒体三番五 次报道,监管部门上至银保监会,下至多地银保监局也先后发文进行风险提示,但围 绕退保黑产的争议依旧在继续,保险公司与退保黑产的斗争也依然也在继续。 “慧保天下”获得一份文件显示,近期,西南某地13家保险机构联名致信当地 金融监督管理局,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并称 其行为系“违法犯罪活动”,将保险公司与“退保黑产”之间的“斗争”推向白热化 。 13家保险机构联名举报某企业恶意代理退保业务 近期,在“慧保天下”获得的一份名为《关于对恶意代理退保谋取非法利益新型 黑恶势力的举报》中,13家保险公司在西南某地的分支机构联合署名,致信当地地 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请求其对某恶意代理退保业务的公司进行查处。 从参与联合署名的公司来看,囊括了当地人身险市场大部分市场主体,署名靠前 的也几乎都是当地的龙头险企。 在举报信中,13家保险机构对被举报公司恶意煽动保险消费者到保险公司全额 退保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列举,并称被举报人存在多种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恶意 投诉扰乱保险监管环境,违规发布全额退保广告,故意抹黑保险业形象,对保险消费 者进行误导,严重破坏金融市场秩序,违规收取高额手续费,滋生群体性事件,引发 社会不稳。 举报信中详细列举了“保险咨询服务”背后“退保黑产”的详细操作步骤: 第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广泛散布代办“全额退保”业务,拉 拢保险业在职或离职业务员提供“客源”,或直接前往保险公司营业场所“开拓”业 务; 第二步:通过欺骗、怂恿等方式激起保险消费者不满,鼓动其签署所谓的《保险 咨询服务协议书》,收取高额保证金,要求客户提供实名制电话号码、银行卡及身份 证等; 第三步:捏造事实,撰写格式化举报、投诉信函寄给银保监局,或直接拨打保险 公司、保险投诉热线,要求查处保险公司所谓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全额退保; 第四步:煽动客户频繁投诉、缠诉,给银保监局施加压力,倒逼保险公司办理全 额退保。黑恶势力要求保险消费者在获得全额退保承诺前不得与保险公司沟通,让保 险公司、监管机关无法面见当事人了解真相; 第五步:保险公司迫于监管和投诉压力,一旦满足其投诉诉求,被举报人即以“ 成功案例”迅速转发,扩大宣传,进而招揽更多“新业务”; 第六步:保险公司将资金打到客户账上,黑恶势力即要求客户支付高额手续费, 若客户反悔即派出两至三人的“催收”小组上门收费,采取堵门、跟踪、威胁的方式 迫使客户就范。 斥退保黑产企业“涉黑涉恶”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举报信,13家保险机构认为“被举报人利用软暴力和恶意 金融投诉破坏保险市场秩序”是“涉黑涉恶行为”,并因此请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联合多部门依法对其进行查处。 对于称被举报人行为“涉黑涉恶”,举报信中也详细列举了原因: 一、 被举报人已形成较稳定的违法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 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二、被举报人有组织的通过恶意退保投诉获取30%—50%的高额经济利益, 其中招揽业务者获得10%—20%利益,黑势力团伙头目获得20%—30%的利 益。 三、被举报人以软暴力及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 ,欺压群众,威逼银保监局及各保险公司就范。 四、被举报人利用国家“严监管、重处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政策,通过恶 意金融投诉牟取非法利益,已在人身险行业内形成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 活秩序。 举报信称,被举报人通过虚假宣传降低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价值期待以及对 保险公司商誉进行负面评价,是其误导保险消费者全额退保的惯用伎俩。 “黑恶势力”打着“维权”的幌子,利用从保险消费者手中获取的身份证、保单 、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冒充消费者大量通过电话或信函 举报的方式恶意投诉、骚扰银保监局和保险公司,导致地区12378保险消费者投 诉维权热线长期被恶意投诉霸占,其他保险消费者难以正常表达维权诉求。甚至在消 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被举报人竟然采取堵门、威胁等极端手段欺压消费 者,胁迫其“配合”向银保监局或保险公司进行缠诉。 举报信还称,“黑恶势力”通过“恶意投诉”牟利,已形成整套黑色产业链,在 人身险行业内形成了重大影响,破坏了正常的保险监管环境,极大地损害了各家保险 公司的企业名誉及财产权益,严重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同时,因“黑恶势力”恶意推高险企非正常退保率,保险公司蒙受较大经济损失 ,偿付能力亦受到严重影响,若不及时予以制止,势必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挤兑 ”群体性事件。 监管系统频呼应:多地银保监局发声警示退保黑产风险 近两年以来,恶意退保现象多发,引起了监管和各公司的高度重视。据“慧保天 下”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各银保监局共发出保险相关的消费者风险提示约 60次,其中有关代理退保的就有19个,占比近1/3。其中,北京、广西两地银 保监局更是不止一次发布代理退保风险提示。 其中,19份风险提示中有13份是都是在2020年发布,显示,这一情况正 引发监管系统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样的情况也引起了银保监会的警觉。2020年4月,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 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称,监管部门收到反映,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 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 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 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提示同时揭示了代理退保存在三重风险: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资金受损或遭 受诈骗风险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同时,提醒消费者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 办理退保,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并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退保黑产”引发行业内部市场主体、监管等高度关注的 同时,与之相关的争议也一直在继续。比较典型的意见认为,“退保黑产”值得高度 警觉,但需要看到的是,不法分子利用的一方面是消费者专业知识及维权知识的匮乏 ,另一方面则是销售误导普遍存在的现状,也让恶意退保有可乘之机。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消费投诉情况,2019年全年累计接受消费者投诉937 19件,同比增5.95%。其中,保险合同纠纷投诉88745件,同比增长2. 61%,占投诉总量的94.69%,销售误导的情况依然广泛存在。 同时,疫情冲击下,多数消费者的收入或现金流受到影响,难免存在退保以缓解 燃眉之急的想法,也助长了代理退保的气焰。 因此,也有不少意见认为,对行业而言,想要彻底解决退保黑产问题,根本上还 是要从减少销售误导入手。从某种角度来看,退保黑产的兴起就像是一种反噬,行业 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也需要倒逼自身更加规范发展。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72413","PageTitle":""退保黑产"引众怒!某地13家险企联名举报 多地银保监局发文警示-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7241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