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五年推进,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人寿”)终于拿下
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基金”)5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
于近日完成工商变更,“保险系”基金公司扩容至9家。与此同时,“万向系”通过
民生人寿将公募基金牌照收入囊中,金融布局再下一城。
不过,近两年,浙商基金管理规模持续缩水,营业收入下滑明显,连续亏损,正
处于“下坡路”。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收购基金公司,谋求牌照意义大于暂时性
的经营利润,更看中公募基金牌照可在未来发挥的巨大潜力,同时结合保险资金进行
运营,涉足更多业务类别。
蓝鲸保险梳理发现,当前9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发展参差不齐,管理规模差距
较大,业内专家建议,在提升竞争力方面,需要沿着市场化取向、专业化经营方向,
集中进行风险管控,完善产品布局战略,构建多元多层次产品线。
五年推进,民生人寿2.04亿收购浙商基金位居第一大股东
近日,浙商基金完成股东工商变更,民生人寿正式步入股东行列,持股50%,
成为第一大股东,浙商证券、北京养生堂分别持股25%,同时,“万向系”通过民
生人寿将公募基金牌照收入囊中,金融布局再下一城。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3亿元,设立之初共有4
位股东,浙商证券、浙大网新集团、通联资本以及北京养生堂,分别持有25%股权
。
2014年8月,浙商证券以及北京养生堂拟将合计所持有的50%浙商基金股
权转让给通联资本,彼时,媒体报道称通联资本为“万向系”旗下公司,若股权交易
完成,“万向系”将实现对浙商基金的100%控股。
不过这一计划未能成行,2015年4月,原保监会批复同意民生人寿以2.0
4亿元自有资金收购通联资本、浙大网新集团所持有的浙商基金50%股权,并对其
实施控制。
在等待证监会批复期间,浙商基金董事长和总经理均变更为肖风,资料显示,肖
风还任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民生人寿副董事长、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等职位。联系来看,“万向系”对拿下浙商基金势在必得,只待监管批文。经
过5年等待,2020年1月,证监会才核准浙商基金股权变更事宜,“保险系”基
金公司扩容至9家。
尽管“万向系”执着于收购浙商基金,但后者近两年业绩却在下滑。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浙商基金营业收入为9315.22万元,同比下
降43.27%,净利润为-2134.75万元;2019年,营业收入进一步下
滑至1168.66万元,降幅87.45%,净利润为-1066.75万元,连
亏两年,总资产及净资产也出现一定降幅。
与此同时,浙商基金的管理规模也持续缩水,从2017年1季度的超过600
亿元,降至2020年2季度的260亿左右。从经营模式来看,基金公司主要受托
进行资金管理,相应收取管理费,管理规模与营业收入息息相关。
一位金融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介绍称,金融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基金公
司在基金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方面愈发占据优势,屡屡有爆款产品,中小基金公司则
偶有募集失利,管理规模缩水,竞争压力加剧。
那么,对于民生人寿而言,是否斥资纳入“烫手山芋”?“浙商基金属于中小型
公募基金,其亏损程度相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严重,并不会成为保险公司的包袱”,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称。在其看来,保险与基金属于两类完全不同的金融牌照
,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保险公司跨足公募基金行业,主要是看中公募基
金牌照未来潜力,“可以结合保险资金进行更大规模运营”。
资源有别发展参差不齐,专家建议打造多元多层次产品线
自2013年证监会下发《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
定》以及《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放开公募基金牌照后,出于
业务协同、资金管理方面的需求,陆续有保险公司试水公募基金业务,进行布局。包
括新设、收购现有基金公司,或以事业部形式进行公募基金运作。
蓝鲸保险梳理发现,除浙商基金,还有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太平基金、国
联安基金、泓德基金、华泰保兴基金,以及通过事业部形式开展基金业务的泰康资管
、人保资管2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9家“保险系”基金公司。
此外,2016年,原保监会陆续批复同意合众人寿发起设立合众基金管理有限
公司,华夏保险发起设立华瑞基金管理公司,就公开情况来看,目前暂未获得证监会
的批复。
“银保监会与证监会的监管重点不同,银保监会审批的是收购行为对保险公司、
保险资金以及保险客户的安全性,风控措施以及收购规模都更容易得到批准,但证监
会要从基金牌照收购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否可能引发基金投资者风险等角度出
发,有更多的考量”,沈萌对蓝鲸保险介绍称。
从股东背景看,基金公司大概可分为银行系、券商系、信托系以及保险系,银行
系基金公司在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券商系擅长权益性产品的投资
,信托系在灵活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保险系基金则在固收业务方面具有竞争力。
“保险行业属于风险偏好低的行业,因此其基金公司也偏向保守风格,并不追求
高额回报,而是通过基金牌照涉足更多业务类别”,沈萌指出。
不过,蓝鲸保险也注意到,在“保险系”基金中,各家公司发展参差不齐。从管
理规模来看,平安基金以4139.83亿元的基金规模遥遥领先;国寿安保基金以
2083.66亿元的规模次之;泰康资管、国联安基金、泓德基金管理规模在50
0亿-700亿区间;浙商基金、华泰保兴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262.72亿元、
213亿;太平基金、人保资管管理规模不足200亿。
“保险公司拿下基金牌照的主要目的,并非通过基金公司获取更大收益,而是用
基金拓展保险资金可运用的空间,通过保险资管公司或者公募基金公司进行投资运作
,所受到的监管层次不同”,沈萌补充道,在协同发展、拓展“保险系”基金公司竞
争力方面,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应创新探索,开发能够充分结合各自优势的投资产
品来丰富市场。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研究员陈嘉宁持有相似观点,“金融的本质就是牌照,以民
生人寿收购浙商基金为例,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具备基金投资运营能力,再结合自身资
源、股东资源将基金公司运作起来”。其指出,保险系基金公司业务有差异是自然现
象,资源、客户、交叉营销优势集中在大公司,“也看各家公司的发展定位和管理层
思路,与自身资源、人才结构相关”。
陈嘉宁表示,在提升竞争力方面,保险系基金公司应秉持市场化取向、专业化经
营,集中进行风险管控,完善产品布局战略,建构多元多层次产品线,譬如选取特色
鲜明的权益类产品,或流动性好、能充分反应市场景气变化的工具型指数化产品,在
资产配置策略上,把握经济复苏节奏,譬如“新基建”、医疗健康等消费复苏的内需
型行业。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