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
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
20年版重疾表”),这是今年3月末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新重疾定义使用规范
的相关配套文件,自发布之日起向所有人身险公司征求意见。一直以来,重大疾病发
生率表是险企设计重疾险产品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该表的完善将助力险企重疾险业务
进一步发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重疾表修订在曲线形态和发生率水平上均较现行重疾表
有所变化,特别是对风险边际的科学优化,将有利于促进重疾险产品的定价更加科学
合理。
医疗险与重疾险互为补充
长期以来,重疾险产品相对医疗险来说保费较高,且动辄10年、20年甚至3
0年的缴费年限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2020年版重疾表有望改善这一现状。
正因为重疾险保费较高,近年来百万元医疗险等网红保险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
少初入职场薪资不高的消费者投保此类保费低、杠杆高的医疗险产品。
但作为互相补充的保险产品,医疗险与重疾险两者区别很大。
从给付方式来看,医疗险主要是报销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也
就是直接损失,患者花费多少报销多少。而重疾险是只要达到合同约定的重疾标准即
可一次性给付赔款,患者在治疗前期即可获得这笔赔付,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家庭经
济负担,且患者可以将这笔赔款用于支付后期的康复费、营养费和日常支出等。
从保障期限来看,市面上大部分医疗险的保障期限为一年,产品到期后再续保或
购买其他医疗险产品存在不能保证续保、产品停售等风险,价格也会随着年龄和医疗
费用水平上涨。而重疾险则重在长期保障,保障期限一般至70岁或终身,每年缴费
相同。
总的来看,重疾险与医疗险两者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根据自身预算合理选择产品种类
在具体挑选重疾险产品前,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定期重疾险还是终身重疾
险,并对单次赔付与多次赔付进行选择。
具体来看,定期重疾险通常保障到一定年龄阶段,如保障到60周岁或70周岁
,相对终身重疾险有以更低保费获得更高保额的优势。而终身重疾险顾名思义是终身
保障,只要被保险人多生存一天,保险就多保障一天。由于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所以终身重疾险的价格相对定期重疾险要高。在消费者经济能力不足时,可选择定期
重疾险;在经济状况较为良好且对终身保障更为重视时,则可选择终身重疾险。
从单次赔付与多次赔付的区别来看,单次赔付是指重疾赔付一次后合同终止,价
格相对较低;多次赔付则是指重疾赔付一次后合同继续有效,罹患其他重疾时可继续
赔付,且确诊重疾后豁免缴费期剩余保费,价格相对单次赔付要高。
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多次赔付重疾险会对罹患疾病进行分组
赔付,许多重疾分组都是患同一种疾病不予赔付,另外还有时间间隔要求和生存期限
制,消费者在投保时需仔细审视条款。当然,多次赔付重疾险的优势在于赔付后不但
免缴剩余保费,还能继续享有重疾险保障,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预算进行选择。
慎重选购重疾险产品
消费者在明确自身需要何种类型重疾险后即可开始选购产品,在选购产品时要对
保障责任、合同条款等了解清楚。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保额充足是选购重疾险产品时最需要考虑的一点。一般
来说,重疾险保额能使患者在罹患重疾时有足够的钱应付各种开支,如果保险公司的
赔款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经济问题,投保这类产品的意义就无法体现。通常,购买保
险产品有一个可参考的“双十”原则,即将年收入的10%用以购买保障类保险,让
购买的保险保额达到年收入的10倍。当然,“双十”原则仅作为参考,消费者需根
据家庭开支等具体情况制定保费保额。
在明确投保额度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仍需要避免几个常见的“坑”。其中,
最令消费者“纠结”的就是病种数量问题。实际上,银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疾病种
基本上覆盖了95%的理赔范围,而市场上众多重疾险所包含的80种或者100种
疾病实际发生率较低。
同时,重疾中的轻症、中症同重症一样,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包含的
高发轻症和中症是否充足,赔付标准是否苛刻。这就需要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
判断,若预算充足且寻求更全面的保障,消费者可选择包含更多疾病数量的产品,相
应花费的投保金额也会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实际上是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双方都享
有一定的权利以及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消费者需要注意保险合同对双方责任权利的
约定,明确保险责任范围,以避免出现合同约定的免责情况,特别是在购买重疾险产
品时,消费者需做到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如果没有如实告知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理
赔。
总的来看,重疾险是分摊消费者风险、缓解消费者经济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当
前,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众多,保障较为充足,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与保险产品的
价格,选购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以获取较为全面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普
及后,随着行业的发展,目前已有诸多第三方平台可帮助消费者选购重疾险产品,但
即使有平台的帮助,消费者仍需要掌握挑选重疾险的相关知识,谨防上当受骗,保护
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