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进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观念上,社会公众
和建筑行业对木竹结构建筑还存有一些误区,对其安全性(防火、防虫、防腐等)仍
心存疑虑;原料上,目前仍以进口木材为主,国内原料供给受制于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大径级优质阔叶材短缺、竹材采运成本高等因素;技术上,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
人才培养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是国家积极倡导的方向,更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天然的绿色建筑和建材,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国政协常委、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扶持力度,为木竹结构建筑和
建材产业送上加速发展的东风。
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具有低碳环保、抗震减灾、施工便捷、可循环可降解、传承
民族文化等独特优势。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木结构、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国务院及有关
部门出台了相关规划方案和规程标准。
刘东生认为,我国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是
加速发展的良机。资源方面,我国有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和竹林,还在推进建设3
亿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国内木竹材供给将持续增加。产业规模方面,全国专业从事木
结构相关产业的企业已有8000多家,是10年前的10倍多,产值增长了近10
0倍。科技支撑方面,我国木竹建筑建材领域开展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
示范应用,产生了一大批可以转化的科研成果,仅相关授权专利就有300多项,标
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市场需求方面,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正“得宠”,应用范围越来
越广,木结构建筑面积每年增加20%左右,随着建筑理念更新、标准规范健全、关
联产业提升、原料供给增加和城镇化推进,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当前,推进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观念上,社会公众
和建筑行业对木竹结构建筑还存有一些误区,对其安全性(防火、防虫、防腐等)仍
心存疑虑;原料上,目前仍以进口木材为主,国内原料供给受制于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大径级优质阔叶材短缺、竹材采运成本高等因素;技术上,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
人才培养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对此,刘东生提出3条建议。一是提升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产业发展战略。由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面综合施策
,制定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科技支撑、政策支持等战略体系
,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允许建设开发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区域率先推广。二是出台木竹结
构建筑和建材专项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加快推进推广绿色建筑建材的相关政策
落地实施,将木竹结构建筑建材产业发展列入“十四五”专项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共
同编制。三是强化科技和政策支撑。推动木竹结构建筑和建材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
产品分类、质量、环保、安全、抗震等标准体系。加强技术研发,重点推进木竹建筑
建材定向培育、组装配套、技术创新、检验认证等关键技术提升,同时,引进、吸收
国外多层及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加强人才培养。研究制定相关财政奖补、财税优惠
、金融支持、建设用地等支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行业对木竹结构建筑
和建材的认可度。
[19]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