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给企业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利益。有形的主要是降低贷款利率和降低收费;无形的主要是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一些免费服务,如银行业提供的咨询和公司治理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财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近日,中国银监会首席风险官肖元奇在谈到“金融体系的让利主体”这一热门话题时表示。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为企业合理盈利,制定了促进金融系统年利润1.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银行应该从哪些方面给企业利润?如何在盈利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的压力?就上述各方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场分析人士。
2019年,商业银行净利润总额约2万亿元。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不可否认,放弃利润会给银行带来压力。除了疫情对行业本身的影响外,今年一定会给商业银行的利润带来压力。但他也强调,有必要对这一问题采取更全面的看法。”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现在的让利是给实体经济带来活水,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保监会通过督促银行“降低负债方成本”、“降低网上服务管理成本”、“规范服务收费行为”、“合理确定资产利率”等措施,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侧面”。
相关政策已经落实。据了解,近期,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结构性存款违法开发问题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银行科学审慎地设计结构性存款,不得发行收益与实际承担风险不符的结构性存款,避免银行业机构盲目提高存款成本;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鼓励政策性银行与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银行合作提供低成本资金,向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精准滴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保监会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前5个月,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03%,比2019年低0.6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32%,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