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银保监系统已针对虚增、错报涉
农贷款或小微贷款数据开出逾40张罚单。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银行业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之一,在实
践层面,仍存在制约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的客观因素,导致虚增、错报小微
贷款情况出现。长期而言,随着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资金传导至小
微、普惠领域将更为通畅。
多银行领罚单
记者注意到,最近两年均有银行因虚增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被开罚单。丽水银保监
分局日前开出4张罚单——缙云联合村镇银行因消费贷款统计为经营性贷款导致虚增
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被罚25万元;中国工商银行缙云支行因为消费贷款流入房市、虚
增企业信用贷款数据被罚50万元;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丽水缙云支行由于贷款企业类
型划分不准确,导致虚增小微企业贷款数据领罚25万元;建设银行缙云支行由于虚
增信用贷款数据被罚25万元。
此外,江西上饶、抚州、赣州等地银保监分局针对当地银行虚报涉农、小微企业
贷款数据已开出逾30张罚单。例如,上饶银保监分局日前一连开出5张罚单,案由
均涉及虚报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数据,领罚机构包括江西弋阳农商行、江西婺源农商
行、江西鄱阳农商行、江西德兴农商行和江西广信农商行,相关机构合计被罚没20
0万元。
背后动因多重
谈及“虚增数据”背后动因,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
一方面可能是中小银行承受了一定指标考核压力,包括金融监管指标和地方政府考核
指标,比如“两增两控”等。相关监管指标可能与中小银行能否获得更多资金和流动
性支持挂钩,比如从货币政策角度,相关指标完成程度会影响到中小银行能否获得更
高监管评级,以及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支持。另一方面,随
着近两年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由于其在资金成本和网点方面具有优势,对中小银
行服务小微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江浙地区某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监管部门角度而言,不会对“两
增两控”指标未完成机构予以处罚,但完成的机构会获得一定监管激励。今年以来,
各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小微融资改善,小微贷款任务未完成或因此成为区域银行参与地
方财政存款、地方重大项目等招标时的“减分项”。
另据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出台小微贷款、普惠金融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也可能是银行“虚增数据”的动因之一。
此外,某东南沿海银保监人士对记者坦言,收到“虚增”“错报”罚单也可能是
由于数据填报质量问题,比如给非小微企业放款但统计在小微企业项下;填报人员对
口径理解不到位也会造成信息填报错误。
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个别违规现象并不能抵消银行业在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能方面所作的努力。
随着监管评价体系、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将得
以完善。
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速
为27.6%,平均利率为6.03%,较去年全年平均利率降低0.67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近日宣布,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长2700余
亿元,增速超过40%,提前完成国务院关于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
不低于40%的要求,阶段性实现银保监会“两增两控”和央行定向降准第二档达标
。
董希淼认为,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制定指标较为理想的状态是“跳起
来、够得着”,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否则容易造成中
小银行行为“变形”。对中小银行自身来说,要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
,真正把“三农”和小微企业作为自身服务的主要对象。同时,货币政策可以继续通
过定向降准、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方式,定向支持中小企业;财政政策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提升中小银行服务三农、小微的主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
试行)》,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
评价指标体系涉及5个方面: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重点监管
政策落实情况、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监督检查情况。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认为,上述《评价办法》中的评价体系涵盖小微业务全流程
,虽然是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实际打分也是根据大中小银行的实际情况。预计(银行
)合格不难,但不易获得高分。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