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烤肠和故事,足以度过一个美好的夏日夜晚。华灯初上,位于北京798
艺术园区的辛德勒啤酒德餐厅开始热闹起来。最近,这家有着“德国啤酒根据地”美
誉的餐厅还新开发了炸鸡可乐外卖业务,线上线下客流和销量稳步攀升。
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叙旧的客人们在感慨着重聚的不易,然而,他们也许想不到
,餐饮、交通、影视、外贸等市场主体有序复苏的背后,离不开银行业“真金白银”
的支持。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另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就业和消费,既是经
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稳就业的“顶梁柱”。自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
”任务提出以来,多项重磅金融政策聚焦于保市场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稳企业保就
业举措频出,可以概括为三大关键词:延长、提高、拓展——延长还本付息、提高贷
款增速、拓展首贷信用贷。
截至2019年底,我国有各类市场主体1.23亿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数量占比超过90%,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可以说,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小微企
业、保个体工商户。而能否把上述三方面举措在他们身上真正落地落实落细,不仅关
系到银行业全年的经营业绩,更关系到上亿市场主体能否顺利摆脱疫情影响,恢复经
营和发展活力。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
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提出“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
融”。显然,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
之重。那么,上半年银行业在稳企业保就业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探索?积累了哪些有益
经验?下半年又会把落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发力点放在哪里?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几年的重点布局,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加速推进
,特别是今年以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大增,前5个月增加额达1.4万亿元。这
无疑离不开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得益于银行机构在疫情特殊时期为保市场主体
而进行的探索与创新。谈及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多家银行负责人不约而同地
强调“有效”二字。更大力度让利于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扩大金
融服务覆盖面等工作“抓手”也频频出现在多家银行的年中工作会议上。
让利于实体经济 精细化风控为“应延尽延”保驾护航
“一家有故事的餐厅”——辛德勒餐厅是这样向顾客介绍自己的。而在辛德勒的
故事里,还有一家金融机构。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辛德勒餐厅遭受致命打击,经营和现
金流陷入困境,眼看40万元银行分期贷款就要到期,餐厅负责人只能干着急。交通
银行北京分行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辛德勒餐厅办理了延期还款的各项手续,并
保持其信用评级不变。银行机构的快速响应让餐厅负责人竖起大拇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从2020年6月30日再延
长至明年3月底。“以时间换空间”,最大限度保全小微企业,成为延期还本付息政
策的最佳注脚。然而,“应延尽延”并不是简单地“一延了之”,应延尽延不仅要做
到,更要做好,这对于银行机构来说,意味着要做许多“功课”。
怎样才算是“做好”?“给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以‘喘息’的机会,同时防控金
融风险,避免‘僵尸企业’搭便车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和不良贷款压力的增高,做到
这两点,就是做好了。”交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
访时表示。
多家银行负责人坦言,从个案来看,银行需要甄别哪些企业是真正具有发展潜力
而只是出现阶段性还款困难的,哪些企业是具有逃废债倾向的高风险企业;就普惠小
微贷的款整体而言,“应延尽延”无疑需要更加完善而精密的风控体系作为支撑。
“我们动态调整了普惠业务的政策安排。一方面,普惠条线开启全方位纾困政策
,加大展期和续贷力度;另一方面,着重加强资金流向管理,调整贷后监控规则,确
保贷款资金真实用于救困救急。”李亚坦言,在落实“应延尽延”的过程中,银行机
构努力在“帮扶小微”与“风险防控”之间做好平衡,力争实现“两不误”。
这些天,邬震江忙得不可开交。原来,身为泰隆银行路桥城南支行客户经理的他
正在忙着逐户摸排小微企业贷款到期情况,以便精准“应延尽延”。而这几天,对于
沈国华来说有点难熬,他的公司浙江普兰卡钎具有限公司现金流吃紧,一笔280万
元的银行贷款眼看就要到期。好在,邬震江主动联系,第一时间为他申请延期还本3
个月,并开辟绿色通道,于当天审批完毕。沈国华一边签署《稳岗承诺书》一边赞叹
政策的及时和银行机构的快速对接。
展望下半年,多家银行会将“应延尽延”作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农业银行普惠
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行制定了‘宽限
期+展期+续贷+中长期贷款’有机衔接的组合措施,下一阶段我行将坚持‘应延尽
延、能延快延’,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下半年,建行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风险缓释措施不弱化的前提
下,对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并提供征信保护措施。”建设银行相关负
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行将继续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智能化反欺诈,精
细化、前瞻式的风险管控,能够有效保障“应延尽延”的顺利有序落地。
作为与小微企业具有天然对接优势的地方法人银行,泰隆银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
,下半年,该行将实行“清单制”管理,安排客户经理继续“一对一”为符合条件的
客户办理贷款延期还本工作。初步估算,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至少覆盖泰隆银行超过
16200户的普惠小微客户,延期的贷款本金超过600亿元。
提升企业获得感 创新展业模式促小微贷款增量提质降本
“26.5%”,今年6月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毫无疑问
,这既离不开央行等部门多项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措施的大力加持,同时也离
不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努力。
记者调研发现,在加大小微贷款投放力度的过程中,不少银行已经意识到,传统
信贷思维和散单拓客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普惠小微贷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
在小微企业急需额外支持的特殊时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同银行给出了不同方案
,呈现出诸多有益做法和创新实践。
“无需注册、无需下载APP,小微企业主用微信小程序搜索‘江苏银行随e融
’就可以获取金融服务。”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边给记者在手机上演示边说,如何让
金融服务“简单而有效”是该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极简触达的背后,实际上是数
据、模型、算力在为提升审批通过率和精准度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一部Pad(平板电脑)就是我的移动办公室。”这天,招商银行重庆分行客
户经理孙祎萍又把“办公室”搬到了客户文登绪夫妇所在的江津双福水果市场,为他
们现场办理了资料面签,4天后,150万元贷款成功发放。
结合自身实际,该行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着力点放在发挥金融科技和投商
行一体化优势上,“结合企业融资行为的变化,我们力求打破传统信贷思维,Pad
移动作业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小微信用类贷款的办理效率。今年招行普惠金融规模敞开
供应、不设上限。”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果说中小银行提升企业客户获得感的发力点主要侧重于快速触达和便捷办理,
那么,肩负“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40%以上”重任的国有大型银行,则需要更多
地考虑优化和变革金融供给模式,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上下功夫。
“企业氧舱”便是建行在疫情防控期间展业模式的创新之一。“在6月11日北
京疫情出现反复之后,我行再次开启‘企业氧舱’,实行名单制管理,‘入舱’对象
主要是在疫情发生前生产经营正常、因受疫情影响导致资金临时性紧张,但经过帮扶
可以快速恢复生产经营能力的企业。”建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受益于“企业氧舱”
的企业很多,北京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顺利从建行获得单笔3120万
元流动资金贷款。
“我们做外贸的公司既没有固定资产,税收也不大,原本很难获得信贷支持,但
疫情期间,银行竟然主动来找我们,通过保单融资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鹰柴国际
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邓宏告诉记者,在上海“信保+担保+银行”模式下,银行摸清
需求、制定好方案,线上操作用时一个星期就完成了200万元的跨境快贷融资放款
,“对企业来说,这是最实在的‘减负’。”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农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
长46.23%,提前完成了全年增速不低于40%的目标要求。工行和建行在上半
年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已超过序时进度。
除了“增量”,小微企业贷款“降本”也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小
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末下降50个基点。其中,国有大型银行降低企业综合融
资成本尤其“给力”。工行上半年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4.15%,较去年下降37
个基点;农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4.26%,比年初降低0.4个百
分点;交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0.75个百分点。
扩大金融覆盖面 利用数字技术拓展首贷信用贷
相关统计显示,在现存约1亿户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获得银行贷款的不
足20%;信用贷款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的比例也不足20%。这两个“不足”说明
,还有很多存在贷款需求的市场主体未被银行发现;同时,破解“抵押依赖”,银行
仍有一段路要走。
强调首贷户考核,是今年监管部门推动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新方向。近期,从银
保监会发布监管评价办法就“首贷户”单列一栏单独打分,到多省市成立首贷服务中
心、出台首贷户培育方案,商业银行拓展首贷户的积极性正在被激发。
那么,首贷户在哪儿?如何发现和评估首贷户?
“我在手机里发现,园区物业缴费平台上,有交行的一款线上融资产品,点进去
试试看,只用3分钟就完成了线上申请,最终批给我们261万元贷款。园区里的企
业都知道了。”一位入驻在长春市华录创新产业园区的小微企业主表示。
“对接平台”,是交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扩面的“法宝”。据李亚介绍,这里所
谓的“平台”,既包括产业园、商圈物流等各类服务平台,也包括政府政务服务数字
化平台;“对接”就是将交行的“小微贷款直通车”服务通道嵌入上述各类外部场景
中,增加伸向小微企业的“触角”,最大限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发掘和培育首贷户。
疫情防控期间,交行通过与全国工商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微信公众号
、官网这两大平台的合作对接,为27个省份的数百家民营小微企业新批复授信额度
约60亿元。此外,交行对接浙江省“浙里办”、天津市“津心办”、四川省“天府
通办”等近60个省市级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外部渠道引流发起线上申请近8000
笔。
“不用出门,用手机就顺利申请到100万元信用贷款,真是帮我大忙了。”近
日,通过邮储银行“小微易贷”办理完信用贷款业务,湖南一家生态园林公司总经理
由衷感叹道。今年,各家商业银行加大了信息对接共享力度,借助数字技术、金融科
技创新拓展信用贷款业务,“以信息换信用”,扩大金融覆盖面。
目前来看,部分银行已经走在了前列。“目前,农行小微企业纯信用贷款余额为
2951.45亿元,比年初增加334.24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17个
百分点,新增‘首贷户’数量占普惠型小微企业法人客户增量的比例超过30%,我
们将力争覆盖面再广一些,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再多一些。”张星对记者说。
据工商银行行长谷澍介绍,截至6月末,工行已累计为近两万家小微企业提供“
首贷”服务;累计推出353款小微企业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为超过100万家小微
企业主动授信近8000亿元;在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近30%。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