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忙于“纠偏改错”的珠峰财险首次实现半年盈利,累计净利
润1165.31万元。不过,同样在2季度,珠峰财险被银保监会点名存在“五宗
罪”,包括偿付能力充足率快速下降;经营亏损严重;流动性风险大;公司治理风险
较大;2017年准备金回溯出现不利进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立4年来,珠峰财险连续亏损,现阶段仍在消化解决前
期积淀的历史问题。目前,珠峰财险董事长、总经理任命久拖未决,治理体系待健全
,错综复杂的经营局面,亟需一一梳清。
经营偏差、业绩不佳,珠峰财险陷恶性循环
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珠峰财险披露,公司于5月14日收到银保监会下发的
监管函(财险部函{2020}101号),明确指出公司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风险
及问题,一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快速下降,二是经营亏损严重,三是流动性风险大,四
是公司治理风险较大,五是2017年准备金回溯出现不利进展。
监管号脉,条条切中病灶。蓝鲸保险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珠峰财险核心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断下滑,从2018年初的646.86%降至2019年
初的543.76%,当年年末进一步缩减为174.87%,2020年二季度末
,珠峰财险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84.33%,略有回升,仍低于财险
公司平均水平。
“公司2018年到2019年间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滑,主要是前期经营管
理出现偏差,连年亏损导致了实际资本的快速消耗”,珠峰财险在最新季度的偿付能
力报告中坦言。
对于监管函提及的风险及问题,珠峰财险回应称,公司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就有关
事项进行研究和部署,制定改善措施并在逐步落实,包括加速改革,扭亏经营颓势;
业务质量并重,保持规模稳步增长;灵活安排再保险,降低风险集中度;适时调整资
产配置,减少最低资本负担;持续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从根本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检视2017年准备金出现不利进展原因,确保现阶段评估结构的充足合理。
蓝鲸保险从业内了解到,当准备金出现不利发展时,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
水平以及偿付能力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公司目前应加快款项的清收工作,支持保险赔付等支出,保证现金的流动性,
满足业务量的持续上升”,针对流动性风险,珠峰财险表示,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存在
的风险,还拟在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采取调整投资业务资产结构,加快应收款项清收
,定期存款抵押贷款,必要时采取注资等方式以增加资本流动性等应急措施。
“这些问题都是连贯性的,经营不佳导致亏损严重以及偿付能力下滑,进而出现
流动性风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对蓝鲸保险分析称,中小公司易
陷入这样的经营恶性循环。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险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按照行业规
律,新财险公司从开业到经营稳定,需要走过相应周期,但种种迹象表明,珠峰财险
还未扎实根基。
经营转型,珠峰财险还待修炼内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阶段,珠峰财险仍在消化解决前期积淀的历史问题。
2018年初,珠峰财险前总裁李更发布《告公司全体员工书》,控诉时任董事
长陈克东的多重罪状,例如破坏公司战略发展路径;越权插手经营层事务,扰乱经营
秩序等,掀起珠峰财险内斗高潮。此后,李更被解聘,陈克东代行总裁职责。直至2
019年6月20日,陈克东不再担任该公司董事长职务。
此后,由任显成临时代行珠峰财险董事长职责,彭喜锋为珠峰财险经营层临时负
责人,代行总裁职责,但两者在3个月的代行期限过后仍未转正,公司董事长、总经
理任职批复久久未落定。
保险业内人士张明明对蓝鲸保险分析称,地方性险企及小型险企常见高管层派系
纠纷,表现在经营发展理念不和、权力掌控、干预经营管理等,导致无法形成统一、
可持续的经营理念,而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是经营发展的基础。
主要管理层持续空缺,显然对珠峰财险未来运营不利,对于该事项,蓝鲸保险多
次联系珠峰财险,但并未得到答复。
经营方面,成立于2016年5月的珠峰财险已走过4个经营年度,但持续亏损
。2016年至2018年,其净亏损额分别为0.71亿元、1.94亿元、1.
5亿元,2019年亏损进一步放大至3.13亿元,4年累计亏损7.28亿元。
2019年9月以来,珠峰财险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进行转型,主要从销售能
力、业务品质、薪酬体系、组织构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目前,珠峰财险主营险种包括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但从往年经营情况来看
,并不乐观。以2019年为例,前五大险种全数经营亏损,车险原保费收入3.2
2亿元,承保亏损1.4亿元,意外险原保费收入0.95亿元,承保亏损1.54
亿元。非车险业务方面,珠峰财险积极拓展西藏旅游市场保险业务,譬如创新旅游保
险项目服务等。
2020年上半年,忙于“纠偏改错”的珠峰财险首次实现半年盈利,在保费规
模增长的同时,累计净利润1165.31万元。
“投资收益、业务规模特别是新业务规模较小,可能也会表现出财务上的盈利,
但这样的盈利,并不意味具备持续性”,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郭振华持有相似观点,其指出,投资端表现较好时,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暂时性
的盈利,“但保险业务的承保盈利方面,很难说短期调整就有很好的效果,这是一个
‘炼内功’的过程”。
针对珠峰财险提及的“改善业务品质,扩展优质业务规模,压缩亏损业务”目标
,郭振华认为实现起来有较大难度,“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一是难以扩大业务量,二
是难以精准保留高品质业务量”。在其看来,珠峰财险当务之急是把“将帅”人选敲
定,梳清过往经营缺陷,量身、切实制定滚动式的三年、五年规划,把握非车险中的
新机会以及新渠道优势,自我修复后再起步。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