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监管新规重新界定行业服务行为 为健康管理市场释放更大空间

09/17
2020
来源
金融时报
分享
监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给健康管理服务预留了发展 空间,同时又对服务质量和内容从制度上进行了兜底限制,有助于商业保险在提升社 会服务业质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新规调整了将健康管理服务分摊成本从此前的12%提升至20%,是对经营健 康险业务的险企另一大利好。这也意味着健康管理将有更大的价值发挥空间,加重健 康险中健康服务的作用,提升管理健康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保险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9月9日,银 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保 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界定了“可为”与“不可为”,明确提出健康管理服务的七 项负面清单,同时还对规范业务运行和强化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国家鼓励商业保险深度参与健康中国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设相关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再次延续。监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给健康管理服务预留了发展空间,同时又对服务质量和内容从制度上进行了兜 底限制,有助于商业保险在提升社会服务业质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监管制度:发挥健康管理服务更大价值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在丰富健康产品 内涵、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升健康保险专业化服务水平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健康管理业务在服务中仍存在质量不高、内容繁 杂、边界不清等问题,更有甚者将其异化为获客工具和手段。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知》对健康管理作出了定义,即:对客户健康进行监测、 分析和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保持健康状态的行为 ,共包含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 理等七大类。“新规有如此的分类,既体现了对客户全周期管理的监管原则,从健康 体检到疾病预防,再到之后的慢病管理,以及就医后的康复护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完整的链条,同时还体现了对健康管理有了更为系统性的监管要求。”业内人士分析 称。 实际上,这并非是监管层首次对健康险产品的健康管理服务做出定义。早在20 12年,原保监会就已出台政策明确保险公司可以在健康保险产品中提供健康管理服 务。2019年,银保监会颁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的第六章为“健康管理服务 与合作”,共有8条规定涉及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以及提高健康管理在健 康险产品中的成本占比等。 从整个行业来看,尽管健康险市场保费逐年增长,但还面临着赔付支出高、产品 同质化现象普遍、盈利不乐观等现实情况。从六大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年披露的 年报显示,其中有3家还未盈利。可见,健康险市场还存在产品结构失衡、缺乏有效 供给,亟须供给侧改革。 此次新规调整了将健康管理服务分摊成本从此前的12%提升至20%,是对经 营健康险业务的险企另一大利好。这也意味着健康管理将有更大的价值发挥空间,加 大健康险中健康服务的作用,提升管理健康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撬动万亿市场:险企加速布局健康管理领域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1至7月,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02亿元 ,同比增长19.3%;而1至7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0062亿元,同比增 长7%。健康险的增速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从几大上市险企披露的中期业绩看,尽管受疫情影响导致利润下滑,但健康险表 现仍十分抢眼。健康险不仅受到民众热捧,似乎也成为保险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 “符号”之一。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持年均30%的高速增长,呈现出与医疗、健康管理、养 老、护理等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机构融合发展的趋势。总体来看,保险机构现已逐步 成为健康产业的投资方、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和疾病预防管理的参与方。”原保监会副 主席周延礼日前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办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论坛上表示,“ 保险机构现在已成为健康产业的投资方、医疗服务的支付方、重大疾病预防管理的参 与方。” 据记者了解,中国人寿正积极围绕医疗健康产业链深度布局,投资的相关企业包 括华大基因、迈瑞医疗、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等产业链龙头企业,旗下再保险公司与 镁信健康结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截至目前,泰康保险旗下的综合医疗机构已在北京 、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等地开业运营。此外,泰康保险还通过股权投资等 方式布局百汇医疗、和美医疗、拜博医疗等医疗机构,泰康医生集团也在今年4月成 立。 2020年1月,银保监会联合十三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 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届时 ,健康管理市场将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科技助力生态圈:“健康管理+保险”深度融合 虽然新规对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做了不同要求,但二者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趋势 。业内普遍认为,通过保险科技的合理运用,可提升健康保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 化水平,实现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信息科技相融相长,在推进技术融合中促行业发 展的转型。 在保险科技赋能方面,近年来多家险企均在持续发力。众安互联网医院自201 9年12月正式上线以来,众安在线以保险业务为支点,从互联网保险领域入手,打 通互联网保险和医疗,实现网络诊疗、商保支付、流量共享等功能,同时将医生集团 、药品供应商、第三方机构囊括其中,形成连接医院、药店、保险公司的服务闭环, 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在线购药、健康管理、药品配送等一系列医疗健康服务,实现 了众安保险2.0模式的全新升级,摸索出了一条“互联网医院+保险”的发展新路 。 “健康管理作为大健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健康险发展的必经之路”,平 安健康险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为实现“科技+主动健康管理”,平 安依托App搭建互联网医疗生态,形成健康保险加医疗服务加健康管理的生态圈。 “今后的客户需求一定会从事后理赔扩展至事前预防,应努力将‘治未病’‘病后康 复’的理念赋予到产品上,这是健康险的发展趋势,不仅对险企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 高要求,也需要长期投入和经验积累。” 业内专家还建议,在完善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上,还应从多维度、多层次结合健康 管理服务来设计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健康保障,这将是全行业 的必由之路。要推动保险公司甚至保险行业建立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对供应 商进行标准化管理,建立供应商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同时运用科技,围绕细分人群 或保险产品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库,搭建好标准化服务内容,从而提升服务 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28671","PageTitle":"监管新规重新界定行业服务行为 为健康管理市场释放更大空间-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28671},"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