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保险资管“1+3”框架落地

09/17
2020
来源
金融时报
分享
“1+3”的保险资管规则体系,有助于弥补监管空白,促进保险资管产品业务 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近日发布的三份细则分别在不同领域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范围, 可以促进险资更好地对接实体经济。 “截至2020年6月末,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余额3.43万亿元,其中组合类 产品1.98万亿元、债权投资计划1.32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0.13万亿元 。”9月11日,银保监会对外披露最新的保险资管产品余额情况的同时,还一并发 布了《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股权投资 计划实施细则》三个配套细则,加上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 行办法》(以下简称《产品办法》),保险资管“1+3”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对于保险资管行业而言,“1+3”的管理规则体系影响深远,标志着相对“封 闭”的保险资管正变得越来越开放,逐步走入市场与其他资管主体同台竞技,这就要 求保险资管机构进一步夯实各项能力并丰富产品体系,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 应对未来的竞争。 “1+3”框架弥补监管空白 2018年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 见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资管行业进入到统一监管的新时代,也推动了资管行业 的重构。保险资管机构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稳步开展各类保险资管产品业务。 根据相关规定,9月11日出台的三份细则涵盖了保险投资的三个领域:债权投 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在集中度,合格投资者销售,非 标比例限制,期限匹配要求,信息披露等领域都做了相应规范,且均为《产品办法》 的配套规则。 对于“1+3”这种制度框架,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指出,“1+3”的保险 资管体系,有助于弥补监管空白,促进保险资管产品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三份 细则在《产品办法》基础上,结合各类产品在交易结构、资金投向等方面的特点,对 监管标准做了进一步细化,为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稳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引 导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提升投资管理能力。”王一峰说。 差异化监管助行业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补短板、企业去杠杆、地方政府严控债务的复杂环 境中,部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增加了地方脱贫攻坚的难度,保险资金是国内最主 要的长期资金,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愈 来愈重要的作用。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三份细则中,组合类产品主要投向债券、股票,拓宽 了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股权投资计划主要投向未上市企业股权和私募股权 投资基金,补充企业长期权益性资本;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期限7年,主要投向基础设 施项目,既符合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也为实体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 总体而言,三份细则分别在不同领域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可以促进险资更 好地对接实体经济。首先,《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取消25%集中度 比例上限管理限制。其次,《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允许不超过40%的募集资金 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完善了债权投资计划资金投向及信用增级要求,适度放宽信用增 级条件,取消产品发行规模和担保人净资产挂钩的要求。债权计划除了拓宽资金用途 ,满足更多保险资金配置需求外,还取消了部分限制性条件。最后,《股权投资计划 实施细则》中,可转债、可转普通股的优先股纳入投资范围,增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 、大宗交易、可转债、可转普通股的优先股等,引导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 “具体到债权投资计划,该项细则中实际放款规模限制从原来的20%提升到了 40%,并取消了其他限制性规定,与之前对比,修改幅度较大。”王一峰表示,这 将会大幅提升保险公司债权投资的自由度。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相比其他投资公司较 为稳健,而风险程度较低、投资回收期较短的债权投资很受保险公司青睐,此次对于 债权投资放款规模的大幅放宽,将会使保险公司资金配置更加多样,降低保险公司所 面临的金融风险。 助力做好“六稳”落实“六保” 保险资管产品创设的初衷与目的,是作为资产端的载体和工具,开发适应保险资 金负债端收益、风险、久期、流动性等需求与特点的产品,以解决其资产负债匹配、 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问题,同时为实体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保险资管机构发起设立的债权、股权投资计划涉及领域广泛,其中,基础设施债 权投资计划是主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保 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503只,合计备案(注册 )规模33509.49亿元,注册规模较去年明显上升。今年前7个月,29家保 险资产管理机构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192只,合计注册规模357 1.4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40只,注册规模为2877.75 亿元,占比80.58%。服务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棚户区改造、京津冀协 同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债权投资等领域均可见到保险资管机构的身 影。 值得关注的是,三份细则在《产品办法》的基础上,从能力资质、存续期管理、 信息披露、禁止行为等方面对保险资管机构提出了明确监管要求,促使保险资产管理 机构强化风险管控、完善内部管理、提升投资管理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近几个月与保险资金相关的监管文件发布比较密集,整体思想为 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以保险资管的独特优势,为做好“ 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力量。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28673","PageTitle":"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保险资管“1+3”框架落地-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2867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