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蚂蚁集团上市 相互宝成为绊脚石?三重尴尬可能引发“被剥离”

10/23
2020
来源
A智慧保
分享
曾经搅动保险市场的相互宝,如今却可能成为蚂蚁集团整体上市的一大障碍。1 0月21日,蚂蚁集团披露的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显示,要么将相互宝整改得满足 合规性要求,要么从蚂蚁集团业务中剥离。 10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同意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当晚,蚂蚁集团随即披露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并公布科 创板股票简称为“蚂蚁集团”,显示代码“688688”。蚂蚁集团A股计划正式 敲定。 随着招股意向书的披露,蚂蚁集团对相互宝的“态度”也公之于众。“如因各种 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续经营,则蚂蚁集 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的安排,预示着相互宝的未来具有着更大的未知性。 相互宝遇尴尬! 蚂蚁要“割肉”? 一块石头,搅动了一池春水。然而,时过境迁之后,留下的还是平静的湖面与被 淹没的石头。 2018年10月,相互宝的前身“相互保”上市后,引起市场哗然一片,或欢 呼、或质疑、或参与、或“观战”。但无论如何,相互保在大流量平台蚂蚁金服的牵 引下,迅速闯入人们的视野。上线一个月,2000万的用户着实惊吓到了传统的保 险公司。 与此同时,另一家流量巨头与另一家互助保险公司的合作,也在“观战”中加入 到网络互助中。然而,这一场看似热闹的繁华,却在一片质疑声中草草收场。 此后,相互宝正式诞生,加入的成员,也变为网络互助的会员。截至目前,相互 宝会员已超1亿人,堪称中国市场上拥有会员最多的网络互助平台。但对于相互宝的 争议,却远远没有停止。 直至蚂蚁集团要上市,市场才看到了蚂蚁集团对于相互宝的态度: ○ 相互宝,可能面临各类监管和业务风险。 ○ 考虑到相互宝并非受适用法律法规监管的、规范的保险产品,其运营主体也 并非保险业持牌机构,为了确保相互宝业务平稳运作,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公司将采取积极措施严格防范风险,并和控股股东一起依据承诺承担相应的风险兜 底责任。 ○ 如因各种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 续经营,则蚂蚁集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 ○ 如因各种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 续经营,而蚂蚁集团决定剥离相互宝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自行或促使第三方承接 相互宝。 毕竟,蚂蚁集团的上市梦,不能被一个相互宝拖累。因此,为了上市,蚂蚁集团 宁愿“割肉”。 “被剥离”的第一个尴尬 监管空白 监管,网络互助目前最大的尴尬,或许也是蚂蚁集团要剥离相互宝的最根本原因 。监管归属的缺失,一直是网络互助难解的一道题。 其实,对于网络互助,自2018年底就时不时掀起行业的热议。这个基于“社 会公益”而诞生的互助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如今已出现与保险“并 驾齐驱”的势头。但不同于保险的本质,也让网络互助一直游走于监管的模糊地带。 “目前,该类互助项目尚不作为保险产品被监管,但是不排除未来监管机构对类 似相互宝的产品实施监管,从而增加相互宝产品合规的复杂性并大幅提高合规成本” ,蚂蚁集团对于互助的认知,出发点依旧是互助的“监管空白”。 此前,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表了一篇关于《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 对策建议》的文章,击中了很多非持牌机构经营保险类业务的痛处,其中就包含那些 曾经与保险“一线之隔”的网络互助。 在文章中,监管表示 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 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 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 会风险。 监管制度的空缺,是市场对于网络互助的最基本的质疑。“无主管、无监管、无 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让网络互助成为一个游走在监管边缘地带,但又不 受控制的“孩子”。或许,正是基于这样尴尬的处境,蚂蚁集团想要顺利上市,不得 不进行一次抉择。 “被剥离”的第二个尴尬 分摊暴涨引质疑 消费者的争议,或许是蚂蚁集团要剥离相互宝的第二个原因。 据此前蚂蚁金服研究院发布的《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的实际参与人数为1.5亿人,预计2025年 将达到4.5亿人,覆盖中国14亿人口的32%左右。其中,在这1.5亿人中, 就有1亿左右的群体是来自蚂蚁金服的“相互宝”。 偌大的客户群为什么要剥离?原因或许要追溯到相互宝的分摊,以及由此引发的 分摊暴涨争议。 白皮书显示,多数消费个体加入相互宝的原因,大部分还要归到“便宜”这方面 。数据显示,70%的参与者认为,网络互助给自己带来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 。为了提高保障,53%的参与者会为家人加入互助计划。 当收入低、购买商业保险感觉贵的时候,很多人便将这份希望寄托于相互宝。“ 每个月1块多的分摊可以接受”的想法,促使相互宝的客户群越来越大。但随着分摊 数额的增加,有人开始“不满意”。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相互宝8月第1期和第2期的分摊金额分别为4.1 7元和4.11元,较此前分摊金额出现了快速增长。而2019年总分摊金额为2 9.14元,但2020年前8个月,其分摊金额已达到53.27元,接近201 9年一整年的两倍。 快速增长的分摊额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曾经承诺的分摊不会快速增长,不算 数了?”很多人提出了疑问。 虽然对于质疑,相互宝回应称,是因为“相互宝的总人数不断增加,患病成员人 数也在相应增加。用户加入相互宝后有3个月的等待期。等待期内患上重疾是不符合 救助规则的,所以前期的救助人数会相对较少。等待期过后,患上重疾并且符合救助 规则的成员数会变多”。 但这仍未阻止市场对分摊快速增长的质疑。 “被剥离”的第三个尴尬 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其实,从第一个互助平台开始,基本都是自发形成的。后来,逐渐有了系统性的 发展。但对于这些互助平台上的“会员”,如何管理、如何进行下一步的经营,很多 还未有明确的思路。 直到以“保险”之名,开始转化、下沉这个潜在的市场客户群,才有了新的发展 方向。如水滴有了水滴保险,轻松筹有了轻松保,互助平台扩展到保险平台,但这也 仅是起步而已。 试想这些人为何加入互助?如果让其转化成保险客户,转化率有多少?不确定的 未来,令互助的前景更迷茫。 网络互助究竟能给蚂蚁集团带来哪些负面或正面的影响,目前很难下定论。为此 ,蚂蚁集团在招股意向书中也表示: 随着相互宝规模的增长,公司可能会在处理大量互助金申请过程中出现错误,从 而损害公司的业务、声誉、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如果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参与者的 信息,公司可能无法及时发放互助金,或在尚未获得足够支持性文件先行发放,从而 损害公司的业务、声誉、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此外,如果互助金支出增加,参与者 可能拒绝支付被分配的互助金金额,相互宝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以支付互助金申请。 如果参与者分摊的年费持续增加,部分参与者可能决定退出该项目,从而对相互宝的 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或许是基于对相互宝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蚂蚁集团在上市后的“严选”,才会 考虑剥离相互宝。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18235","PageTitle":"蚂蚁集团上市 相互宝成为绊脚石?三重尴尬可能引发“被剥离”-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18235},"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