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车险大省打造当地治乱模式:重点监管每月盯5家!

05/13
2020
来源
A智慧保
分享
在保险市场,车险整治力度无疑排首位。继2019年打击“报行不一”之后, 2020年开年监管新措施已部署,各地不断行动。近期,“A智慧保”获悉,一车 险大省正在打造当地的治乱模式,省局每月重点监管5家,分局至少盯3家。对于一 年被重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下场,采取的监管措施将不断加码。 虚列支出、套取费用,私下返利,恶性竞争,财务数据不真实……屡禁不止的乱 象,曾经在车险市场司空见惯。 从监管政策看,无论是此前多次的商车费改、部分地区自主定价,还是后期的“ 报行合一”、“行业自律”等,地域性的因素成为车险整治的重要考量因素。 据悉,一季度银保监会发布了《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和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 有关事项的通知》。一大省结合系统“行业规范建设深发年”的方案,将要在202 0年对车险市场秩序整治方面做这些事,要打造当地的治乱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车险保费排行榜中,广东位居首位,达731亿元, 江苏车险保费685亿元,浙江车险保费539亿元,山东车险保费510亿元,河 北车险保费456亿元。 定目标: 打造车险乱象治理当地模式 作为中国保险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险种,车险逐渐转为“必需品”。数据显示,2 000年,车险保费收入仅373亿元,但至2019年,车险保费规模已达818 9亿元。近20年间,保费规模增长超20倍,不断翻新的保费数据,足以说明车险 在社会发展中的刚性需求。 说起车险,很多人都会想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自2019年以来 ,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及政策,也惩治了不少车险违规公司, 或停业,或加大罚款力度。其中,也不乏大型险企的部分地区车险业务被叫停。 今年的车险严监管丝毫没有放松。车险大省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车险市场监测评价 机制,结合日常监管实践,准确确定重点监管对象,依法、精准、严厉打击车险领域 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为巩固车险行业规范建设和乱象整治成果,车险大省定下2020年工作目标: 构建“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愿违规”的合规文化长效机制,切实优化车险成 本结构,还车险保障之本源,防范化解潜在风险,提高数据真实性,维护健康有序的 市场秩序,保障车险综合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努力打造车险乱象治理当地模式。 持续“高压”态势,不仅是监管打击违规乱象的重要指向,更是这场“车险战役 ”中不可忽视的管理标准。 立规矩: 四大原则指导车险“自我”约束、规范、检验 所谓“没规矩,不成方圆”。于车险而言,监管更是多次督查检验,规范市场有 序健康发展。 客观、公平、公正 制定相对统一规范的车险市场监测评分办法和自律标准,明确车险市场重点监管 对象确定方法,客观、公平、公正地逐月量化监测并选取重点监管对象,持续采取各 类措施,定期公开评分及采取措施情况。 重盯严打 将缺乏行业大局观、顶风违规、严重破坏市场秩序、评价结果差、理赔服务不到 位和市场反映突出的保险公司作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对查实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 依法从严从重处理相关机构及责任人。 外部约束与自我规范 增强行业对车险“三率三器”的认识,强化保险机构自我约束、自我纠偏机制, 压实保险机构主体责任,推动公司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提高合规意识与内控管理水平 ,将合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多方联动施策 通过省局和分局监管联动、监管和自律横向联动、省市行业协会自律联动,深化 规范力度。统筹运用各类现场及非现场监管措施,施行切实有效的自律方案,充分发 挥机构自纠、协会自律、严格监管的递进式协同作用,多维度发力,立体化管控,努 力促进车险市场竞争秩序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当地保险行业协会也曾就一季度超出车险阈值的部分公司提出预警,如 整车签单超阈值的公司,被点名的就有平安、天安、泰山、长安等;家自车签单超阈 值的有永诚、中路、长江等。并调整当地车险业务提前签单时间,由不超过60天续 保改为不超过30天续保。 多项举措齐头并进,不仅体现了监管对规范车险市场秩序的决心,同时也显示了 行业对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期盼。 划重点: 11项不规范露头就打 “枪打出头鸟。”在监管部门此前发布的《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和促进车险 高质量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就已列明“业务规模大的财险公司要发挥带头作用 ,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同样,于地方监管而言,重点打击问题险企,也会起到警示 作用。 相关方案透露,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坚持露头就打,重点查处不严格执行报批 (报备)的条款费率、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中介渠道 违法违规等问题。 同时,监管明文指出,要严禁出现以下不规范行为: · 车险条款费率方面 ①未经批准,使用擅自修改或变相修改的条款、费率。 ②通过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变相突破报 批(报备)费率。 ③通过虚列其他费用套取手续费变相突破报批(报备)手续费率。 ④新车业务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备案)费率等。 · 业务财务数据真实性方面 ①以直接业务虚挂中介业务等方式套取手续费。 ②以虚列业务及管理费、理赔费用等方式套取费用。 ③通过违规计提责任准备金调整经营结果。 ④通过人为延迟费用入账调整经营结果等。 · 其他方面 ①在不开展车险业务的本级机构列支车险销售费用。 ②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向不具备合法资格的机构支付 或变相支付车险手续费。 ③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等。 盯对象: 每月圈定重点对象,反复“中彩”将重罚 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处相关机构及责任人。监管强调要强化公司的主 体责任,坚持上追一级,严肃机构内部问责。对查实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备案 )的车险条款费率问题的机构,根据监管要求,依法采取责令停止使用报批(报备) 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等措施。 车险问题的表象在基层机构,但根源在上一级。车险市场的规范,不仅需要保险 公司强大的自律,更需要强有力、可持续的监管措施。 为此,当地监管部门提出 “总分局”协作,共同治理车险乱象。例如,省局每 月确定5家机构为重点监管对象;分局依据辖内地市级分支机构数量,可酌情减少每 月重点监管对象数量,但不得少于3家。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规范建设深化年”活动走过场、行业自律敷衍塞责、信访 举报反映问题集中的机构,可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当然,对于不同的重点对象,则采用“分等级”监管法则: · 对年度内第一次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的,以适当形式予以警示提醒,对发现 的异常情况等可视情况采取监管提示、监管质询、监管函、非现场监管意见书等措施 ,要求机构自查整改纠偏。 · 对第二次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的,要求机构强化整改纠偏,必要时可进行调 查处理。 · 对第三次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的,选择问题突出的省级或地市级机构开展现 场检查(调查),并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对于年度内多次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机构,可将该机构列入下一年度专项检查 建议立项计划。 特别是要紧盯大公司和“顶风作案”的违法违规机构等关键少数,督促其进行内 部严肃问责,大幅提高违法违规经营成本。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93652","PageTitle":"车险大省打造当地治乱模式:重点监管每月盯5家!-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93652},"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