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
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
导意见》),为新时代农业保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年来,银保监会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进农业保险加快高质
量发展。
大力推进政策落地
农业保险迈出坚实步伐
加强市场管理,优化保险机构布局。银保监会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经
营条件的通知》,深化农业保险领域“放管服”改革,细化农业保险经营条件要求,
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健全以服务能力为导向的准入退出和动态考评
机制。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筹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预计2020年可为农业保险提供有力的再保险支持。
完善监管政策,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
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农业保险产品实施分类监管、属地监管,稳住中央大
宗,放活地方特色,推动农业保险产品监管走向分级监管、科学监管。此外,开展农
业保险风险区划研究,启动农业保险纯风险损失率测算工作,为保险机构产品开发、
费率调整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提升服务标准,落实便民惠民举措。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主要农作物
、主要牲畜、重要“菜篮子”品种等行业示范条款。按照“五公开”“两到户”要求
,研究完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业务管理制度。同时,分险类制定农业保险业务规范,
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细化工作要求,健全服务标准体系。继续推进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电
子化试点,开展电子化业务行业标准建设,支持农业保险领域新技术运用,推动行业
依托科技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提标扩面增品,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目前,银保监会已协同有关部门在
500个产粮大县开展三大主粮作物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在24个产粮大县推进三大
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
积极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将育肥猪和能繁母猪保额分别提升到800元和1500元
,较好地覆盖生猪养殖成本。同时,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中央财政农业
保险保费“以奖代补”政策试点在第一批10个省份落地,新疆棉花、海南橡胶、广
西糖料蔗等地方特色产品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
持续强化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银保监会连续5年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检查,
加大对承保端数据不实、日常经营管控不力、理赔端数据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
度。完善监管数据指标体系,强化农业保险非现场监管。开展农业保险反欺诈专项行
动,对重复投保、虚假理赔等5类涉嫌欺诈行为重点核查,配合公安部门严肃查处骗
取赔款等不法行为。指导加快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实现全口
径业务数据T+1上传,在整合管理涉农数据、构建线上化基础平台、开展业务风险
监测、支持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业保险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保险平稳发展。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聚集保费资金672.48亿元
,市场规模稳居亚洲第一。今年1-4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83%
。全国有27家保险公司198个省级分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有近40万
个基层服务网点、50万基层工作人员分布在广大农村土地上,为亿万农户和农业生
产经营组织提供保险服务。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不少保险公司引入卫星定位、遥感、无人机巡航等新科技,
提升了服务效率,增强了农户的获得感。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地区充分利用互联
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科技手段,优化或取消现场工作环节,持续满足承保需求
,及时足额优先支付赔款,助力疫情防控,促进春耕复耕。
保障作用有效发挥。目前,全国农业保险承保的农作物品种超过270类,在农
林牧渔各个农业生产领域均有产品服务覆盖。2019年,农业保险为1.91亿户
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向4918.25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560.2亿元,承保
和理赔户次均居全球第一。今年1-4月,已向960.86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1
47.82亿元。农业保险在帮助受灾地区恢复重建、保障农民财产安全等方面,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注重运用农业保险工具,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
1季度,指导保险业累计开发报备扶贫专属农险产品819个,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
险保障水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指导保险业优化农业保险服务,对贫困地区农业
保险灾后赔付做到从快从简、足赔快赔,对已确定的灾害损失可采取预付赔款的方式
,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据统计,2016-2019年,农业保险累计为9
840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稳定脱贫户提供风险保障9121亿元,累计为3
031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30.38亿元,有力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力保障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加之新冠疫情等因
素影响,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风险。作为分散农业生
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
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将增强农
民获得感作为高质量发展优先目标,持续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
《指导意见》各项措施落地实施,切实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抓实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助力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更加注重将农业保险发展与打
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保险需
求,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保险保障力度,落实好扶贫保险产品降费、外出务工农民
工异地理赔绿色通道、对受灾贫困农户预付赔款等便民惠民政策。坚持贫困县摘帽不
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积极探索脱贫摘帽后扶贫保
险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防返贫的保障机制。强化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大宗
农产品保险保障,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支持生猪稳产保供,推动加快恢复生
猪生产。推进农业保险与银行信贷联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评定农村借款人信用
等级时,充分考虑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保障因素,根据借款人投保情况适度调
整信用等级,协助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优化高质量发展结构。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全国产粮大
县农业大灾保险全覆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在
总结评估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农业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协同中央
财政加大农险保费“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
农产品保险,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开展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
和涉农保险,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开发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需求的农
险产品,推动农险服务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探索依托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创
新养殖保险业务模式,提高保险机构开展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森
林和草原保险监管制度,推动渔业互助保险规范运行,指导保险机构在“保险+期货
”试点中更好发挥风险管理功能。
深化农业保险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加快农业保险经营条件管理政策落地
,强化农险经营事中事后监管,畅通退出渠道,构建适度竞争的农险市场格局。完善
农业保险条款和费率拟订机制,启动农业保险风险区划3年行动,在今年确保完成三
大主粮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工作的基础上,分批次、分步骤发布农业保险示范性条款
和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费率。完善承保理赔业务管理制度,分险类制定农业保险业务
规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细化工作要求,健全农险行业服务标准。加快农险精算制度
建设,建立科学的费率拟订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基于地区风险的差异化定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继续加强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立足行业基础设施定位,在开展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农险业务电子化线上化
、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服务行业高效运行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完善财
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指导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
作、协同推进、保本微利”的原则开展农险再保险业务,通过优化监管政策、健全运
行机制,扩大农险再保险承保能力,为农险市场提供有力的再保支持。
提升监管能力水平,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加快建立农业保险非现场监管指标体
系,强化分析预警,做好风险提示。加力开展农险现场检查,对违背中央支农惠农政
策、借农险经营坑农害农的,要坚决亮剑,抓住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对农险领域
违规行为的监管高压态势,不能有丝毫的姑息迁就。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基层农险经
营机构普遍存在违规问题的,要严肃追究上级机构直至总公司的管理责任。对达不到
基本经营要求、存在重大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保险机构,坚决依法清退出农业
保险市场,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