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史上最严意外险整顿启动:严打捆绑搭售顽疾

06/23
2020
来源
时代周报
分享
继今年3月银保监会《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正式下发,并提出“用 两年时间扭转意外险市场乱象局面”的小目标后,时隔仅3个多月,来自监管方面更 具实操性的整顿风暴就已刮起。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6月17日,银保监会向各地银保监局、财险和人身险 公司下发《关于印发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表示 将集中整治意外险强制搭售和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市场突 出问题。 “我们公司目前已经收到了意外险整顿方案的通知,正在排查消费者的投诉情况 ,其实各地银保监局也非常关注,之前就在做一些行业调研了。”6月21日,深圳 一家寿险公司副总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通知》原文显示,此次意外险市场的整顿工作将为时半年之久,并分三个阶段 依次推进。其中,6―7月是由保险公司内部展开自查自纠阶段,8―11月则为各 地银保监局对辖区内险企进行现场检查、银保监会抽查。最后,12月15日之前, 各地银保监局还需向银保监会报送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报告。 6月21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目前市场 上捆绑销售,以及定价不合理等乱象尤为突出”。 徐昱琛举例分析道,很多网贷平台为了变相收取“砍头息”,经常会强制搭售高 价格的人身意外险。从精算角度上看,其捆绑的意外险成本往往只有几元钱,但售价 却高达几百元,且保障期限仅有一个星期。对比市面上正常保额百万元,保障期限为 一年的意外险,保费也同样为几百元,未来上述定价不合理的现象将受到监管重点整 治。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聚投诉平台上,截至6月22日,有关意外险方面的 投诉案例累计已经高达1269件,黑猫投诉平台上也多达508件,其中贷款平台 捆绑高价意外险、投资者不知情状况下被投保的投诉案例占比居多。 定价过高产品已异化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银保监会6月17日除下发《通知》外,还同时发布了一份 《意外险市场整治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内容显示,本次集中整治工作 侧重产品管理、销售管理、渠道管理、理赔管理和内部管理等五方面的问题。记者注 意到,意外险产品定价费率设定不合理的问题,也被重点提及。 银保监会要求险企排查所售意外险,其费率浮动是否存违背精算原理、如一年期 及一年期以内意外险费率超出或低于基准费率30%以上,但没有合理调整依据;费 率浮动范围显著超出保险消费者风险差异水平的情况等。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银保监会就已要求各保险公司对意外险定价的充足性和 合理性进行回溯,并要求要在3月15日之前将“意外险定价回顾报告”报送银保监 会。 “我们公司推出多年价格100元左右的意外卡3月份就已经停售了,到现在都 还没有推出新的意外险产品,我认为大概率与近期的意外险工作整治有关,未来可能 在监管引导下重新定价。”6月21日,北京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资深代理人告诉时代 周报记者。 徐昱琛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据他观察,市面上很多意外险的成本往往仅有0. 5―1元左右,但在部分P2P平台、旅行社等渠道的意外险销售价格却高达几百元 ,这是明显的暴利销售。从获利对象看,大部分实际利润会流向渠道方,但保险公司 为了获客,反而会愿意与这类渠道合作。 那么,保险公司是如何从费率层面将意外险成本抬高的呢? 上述寿险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保险产品定价主要的参考指标受净费率、产 品出单的固定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公司可能获取的利润等指标影响,通常情况下净 费率和固定费用,各家险企应该都是差别不大的,潜在的可调节项目通常会放在销售 费用这块,由此销售的渠道或者场景不同,最终反映在价格上也会千差万别。” 记者也注意到,有数据显示,一些意外险手续费率、渠道费用水平较高,比如说 银行借款人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等,在部分渠道手续费率高达50%以上,航空意外 险的手续费甚至高于90%。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意外险时消费者也能感受到,保障相似的意外险产品 如果放在公司官网渠道销售往往是最便宜的,但如果在订购机票的商业网站等渠道上 购买,价格就会高出许多。 6月22日,记者随机从一家第三方保险超市平台官网投保一份航空意外身故/ 伤残保额为300万元、保障期限为一年的航空意外险,保费为75元。 而同期在某个提供机票、酒店预订的在线旅游网站上,订购机票时搭售的一份3 20万元保额的航空意外险,仅保障自进入飞机舱门时起至飞机降落离开飞机舱门时 为止的期间内遭受意外伤害所导致的保险责任,售价却高达30元。 严打捆绑搭售顽疾 国内意外险市场定价不合理乱象,俨然已成为多年来积聚的行业顽疾,究其原因 ,也与意外险市场捆绑搭售行为屡禁不止不无关系。 对此,徐昱琛指出,“意外险捆绑销售的主要渠道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上述在 线旅游网站、旅行社,以及其他OTA平台等,收取的手续费畸高;第二类则是在近 几年衍生出来的网贷、P2P平台,靠捆绑搭售意外险而变相收取‘砍头息’,其搭 售的意外险保费上百元,但成本可能还不到1元。” 时代周报记者也从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调查发现,大批针对意外险的投诉案 例,与网贷平台捆绑搭售高价意外险有关。 如5月6日高丰(化名)就在聚投诉上,投诉了宜人贷平台,他称自己于201 8年9月在该网贷平台申请借款10万元,申请下来的借款本金是约8.96万元, 到账后发现涉及约近万元的服务费,部分费用就包括购买了一家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保 费,但实际上他对已经投保意外险事宜并不知情。 此外,黑猫投诉上,5月20日,也有匿名消费者投诉了及贷APP,称其20 19年申请了一笔1万元的贷款,最近才得知,该平台收取了2164.02元的担 保费,同时捆绑了一笔1881元的意外险保费。两笔如此高额度的费用,也是在其 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 对此现象,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指出,一些场景中 存在强制搭售意外险的情况,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损害了保险的声誉, 而在互联网金融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要求日益完善的大趋势 下,治理意外险捆绑销售行为显得更为迫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银保监会也在意外险整治《工作要点》中要求,各保险公司 应排查是否通过现金贷等网贷平台销售意外险,或通过渠道挂靠等方式变相与网贷平 台合作销售意外险。 同时,整顿存在意外险强制搭售和捆绑销售,限制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的情况, 如与第三方网络借款平台合作,强制消费者在借款过程中投保意外险;在个人寿险、 健康保险等产品销售过程中强制搭售和捆绑意外险。以及是否存在销售误导,如损害 保险消费者知情权,对消费者未做明确的投保提示告知并由本人确认等。 “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来说,其实在和销售渠道的博弈中也处于弱势,有些互联网 渠道掌握流量就可以收取很高的佣金。我觉得监管整顿的思路未来会是加强信息披露 ,信息透明化之后,不合理的保费自然无法向消费者解释,就会倒逼保险公司进行产 品整改,也会引导保费回归到一个合理水平。”6月21日,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人士 对记者表示。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67106","PageTitle":"史上最严意外险整顿启动:严打捆绑搭售顽疾-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67106},"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