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平安医疗生态圈首次体验分享会在上海举办。继今年9月首次全面披露医疗生态圈战略后,中国平安持续推进医疗科技应用场景创新落地,本次分享会聚焦新近上线的三大应用场景,即平安好医生线上专科服务、平安智慧医疗“Askbob医生站”、平安医保科技“DRG综合管理平台”。
打造首个互联网眼科中心,名医“上线”提升问诊品质
随着在线医疗需求井喷式增长以及线上问诊习惯逐渐养成,用户对于在线获取更高质量、更专业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为满足这一需求,平安好医生于日前正式推出首个互联网眼科专科中心,该中心汇聚了国内300位最顶尖眼科专家。据悉,未来,平安好医生眼科专科中心还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利用便携式医疗器械监测数据,运用智能转诊、分诊连接线下医疗机构,打通线上医保商保支付,辅以药品物流配送、连接线下超过1000家眼科诊所、眼镜店等健康服务机构,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医患信任,优化用户在“云医院”的问诊体验,平安好医生还依托集团优势推出了业内首个“在线医疗全程安心保障”,该产品包含医疗责任及药品质量两大类型,涵盖医生资质、诊疗质量、药品安全等七大安心保障,最高保额达100万,旨在巩固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除了保险保障之外,为持续提升在线医疗服务品质,平安好医生的“名医工作室”也在持续引入多名医疗大咖,包括近期签约入驻的长征医院皮肤科廖万清院士等顶级专家。
推出医生AI助手“AskBob医生站”,助力分级诊疗
在分享会上,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谢震中介绍了平安智慧医疗最近推出的医生AI助手“AskBob医生站”。
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的医疗能力分化严重,分级诊疗这一政策倡导的落实困难重重。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以及检测设备“上云”等方案的赋能,在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技术驱动的新途径。谢震中介绍,平安智慧医疗通过与全球领先的医学健康企业、知名三甲医院等展开合作,已开发出覆盖3000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模型及30多种全科常见病的用药推荐模型。其中,智能眼部筛查系统由平安智慧医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美国光视共同研发,不仅运用于三甲医院的辅助诊疗,更进入上海的社区卫生中心,通过将筛查检测结果与三甲医院名医直连,实现了患者的无缝转诊,切实发挥出了技术助力分级诊疗的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孙兴怀表示,很多眼底病变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但在社区卫生服务基层薄弱的地区,眼科服务供给远远不够,眼科检查设备也非常紧缺,一台好的设备可以辅助医生极大地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而OCT智能眼部筛查系统具备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性,是业界第一款将自动化OCT眼底组织结构成像和AI病灶筛查无缝结合的人工智能影像筛查系统,能够覆盖20多种病灶,可在3分钟内完成检查并获得智能筛查报告。
搭建DRG综合管理平台,赋能医保精细化管理
在平安医疗生态圈的体验分享会上,原中欧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蔡江南认为,医保改革中,支付方式改革是重要一环。医保改革所推行的住院治疗按相关诊断组进行打包支付(DRG)的模式,将财务责任在医保支付方和医疗提供方之间做了有效的分摊和平衡,从制度上引导医疗服务在确保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其性价比,以实现医院、医保、患者的共赢,打造价值医疗体系。
平安医保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杨伟栋表示,平安医保科技一直聚焦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依托科技驱动、数据赋能、医疗生态、保险经验、金融服务五大优势打造“系统+服务+运营”的智慧医保一体化平台。以今年启动试运行的常州医保局DRG项目为例,经过模拟测算结果可以看到显著的效果:一是病案质量得到提高、整体入组率从60%提升到了93.8%。二是服务效率提高,2020年度住院日的增长趋势得到了良好控制,平均住院日有了明显下降,另外费用效率的增速也在年内逐渐放缓。三是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相较于往年,收治病人的复杂程度得到了较大提升。四是在DRG支付下,医保基金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据统计,平安医保科技提供的智慧医保解决方案中的"综合支付(DRG)"服务,现已覆盖深圳、常州、吉安、鞍山、聊城、青岛、三亚、潍坊等城市。
据了解,除了DRG综合管理平台之外,平安医保科技还深度参与了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和多个省市级医保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开发“数据中台+数据应用”的医保大数据综合治理产品。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