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银保监会批准,信利保险(中国)经营范围从财产保险变更为再保险,公司也
将更名为信利再保险。目前,国内共有7家外资再保险机构,均以分公司形式存在。
信利再保险的获批,无疑是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中,除了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
人寿外,又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01
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获批,3年前宣布退出直保业务
7月1日,《上海证券报》消息,安盛信利旗下信利保险(中国)获得银保监会
批准,经营范围从财产保险变更为再保险。完成工商变更后,公司也将更名为信利再
保险(中国),在中国境内从事非寿险再保险业务。如此一来,信利再保险(中国)
将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
对于此次变更,安盛信利再保险中国业务责任人薛菲表示,“中国市场对我们至
关重要,希望在成为境内再保险公司以后,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客户和经纪人之间
的联系与合作”。
早在2017年,因业务获取成本和综合赔付率居高不下,信利保险宣布退出直
保业务,转向再保险业务和集团业务落地服务。当时的信利保险已经成立6年,年保
费收入均在0.5亿元以下,只在2013年实现盈利300万元外,其他时间均处
于亏损。即使从现在来看,信利保险也仅在2019年再次实现盈利。2011年—
2019年累计保费收入3.08亿元,累计亏损1.08亿元。
在宣布退出直保业务后,信利保险便开始筹措增资事宜。2018年3月,经监
管批准,信利再保险美国公司与信利保险公司SE共出资1000万美元,增资完成
后,信利保险注册资本金由2亿元增至2.66亿元。
除了为业务转型准备充足的资金外,管理人才方面也在同步推进。2018年8
月,银保监会批准薛菲担任信利保险总经理。从履历来看,薛菲曾在佳达再保险经纪
担任华南市场及上海业务负责人长达10多年之久、在佳达再保险经纪香港分公司工
作5年,也曾在太保集团任职,有着丰富的再保险市场经营经验。
02
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多家外资巨头涌入,安盛集团化运作迹象明显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以安联、安盛、安达、安盟为代表的外资巨
头频繁出手,布局中国市场。安达不断收购华泰保险集团股权、安联中国获批开业、
德国安顾也战略入股泰山财险。
从监管层面来看,自2018年提出加快金融对外开放进程以来,银保监会先后
出台多项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
至100%的过渡期由原定的2021年提前到2020年;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
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
25%;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等。
而近日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人寿的获批,以及信利保险成为首家外资再保
险法人机构,都是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与此同时,早已在国内
拿下产、寿、资管等多张保险牌照的安盛集团,又增加一张再保牌照,在国内集团化
运作的迹象也愈发明显:
1999年,安盛集团联合工商银行、五矿集团成立工银安盛人寿;
2010年,信利再保险美国公司和信利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信利保险;
2019年,安盛集团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将其变为全资子公司,后
更名为安盛保险;
同年,工银安盛资管成为加快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以来,首家获批成立合资保险
资管公司;
2020年,信利保险经营范围获批变更为再保险;
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准确消息称法国安盛提出在国内筹建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
的申请。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