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
。亚投行创始行长金立群作为唯一候选人被该行董事会选为第二任行长。他将于20
21年1月16日开始第二个五年任期。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致辞时,积极评价了亚投行的不断壮大。“4年多来
,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实现良
好开局。”他说,“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
在国际上展示了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崭新形象。”
展望未来,习近平强调,各成员要聚焦共同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最佳实践
、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
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
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
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中国将继续同各成员一道支持亚投行、办好亚投行,为国际社
会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非常荣幸能与大家一道,在过去几年里为银行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
们建立了高标准的治理架构,投资多个惠及民生的项目,积极活跃在国际资本市场。
”金立群在连任后说,“展望未来十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投资,从核心的基础设施领
域,伸延到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聚焦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亚洲地区互联互通,动员
私营资本,缩小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数字鸿沟。”
过去4年多来,亚投行成员数由成立时的57个增至103个,覆盖亚洲、欧洲
、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
。
在金立群就任首任行长期间,亚投行始终保持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
尔、穆迪和惠誉给予的AAA最高信用评级,并保持稳定的评级展望。联合国高度肯
定亚投行对发展使命作出的贡献,授予亚投行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地位。
连任后的首场记者会上,金立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
给亚洲成员的生命和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亚投行正在致力于帮助这些成员在抗击
疫情的同时维持经济发展。在疫情暴发后,亚投行成立了“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
,为成员提供预算支持和流动性支持。除此之外,亚投行将继续为成员的常规医疗项
目提供资金。
“作为一家专注于基础设施的开发银行,我们当然会努力尽快恢复正常业务。”
金立群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我们正在处理紧急需求。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我们将
尽快开启常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投资超过196亿美元
本届年会以“互联互通,面向未来”为主题,将于7月28日至29日围绕与合
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建设绿色经济、缩小数字鸿沟和应对未来挑战等议题展开在线
研讨。28日, 亚投行理事会正式批准利比里亚的加入,由此,亚投行的成员数增
至103个。
对于如何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习近平在致辞
中建议,亚投行应该致力于服务所有成员发展需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低成本、可持
续的基础设施投资,既要支持传统基础设施,也要支持新型基础设施,为促进亚洲及
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截至目前,亚投行共批准了87个项目,遍及24个经济体,投资总额超过19
6亿美元,涵盖能源、交通、通信、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和水环境、环境保护、城市
发展以及物流设施等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亚投行处获悉,目前,亚投行的五大投资市场是:印度(1
7个项目,总计43.5亿美元)、土耳其(7个项目,总计19.5亿美元)、印
度尼西亚(7个项目,总计19.4亿美元)、孟加拉(6个项目,总计16亿美元
)、巴基斯坦(6个项目,总计12.6亿美元)。
28日,亚投行理事会宣布,第六届理事会年会将于2021年10月27日至
28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这将是亚投行首次在中东举行,预计将与迪拜世博会同时
举行。
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已贷款近59亿美元
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之际,亚投行迎来了开业五周年。习近平高度评价了亚投行
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行动,他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投行迅速行动,成立
了应急基金,支持成员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充分体现了亚投行的行动力。”
今年4月,亚投行宣布向中国提供总额为24.85亿元的第一笔紧急援助贷款
,帮助北京和重庆两个城市加强应对突发疫情能力,建设可持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这是亚投行首次出资支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次针对成员投资突发公共卫生基
础设施项目。
同月,为支持成员克服疫情带来的经济、财政和公共卫生压力,亚投行宣布设立
“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为成员紧急公共卫生需求提供资金支持,为受到疫情严
重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及其他生产性领域提供融资。该基金的初始额度为50亿美元
,随即很快追加至100亿美元,之后又提升至130亿美元。
“这是亚投行在全球疫情危机这一特殊形势下推出的非常规举措,特点是能够快
速灵活地响应成员的应急融资需求。”亚投行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据悉,在短短3
个多月的时间里,亚投行已使用该基金向12个成员累计批准了16个贷款项目,总
贷款额近59亿美元,惠及成员包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哈萨克
斯坦、土耳其、格鲁吉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
示,在后疫情时代,全球化需要在前进中转型,向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的方向发展。亚投行应该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经济尽快走出衰退。“在
‘后疫情’时代,实体经济衰退,就业问题凸显,贫富差距加大,老龄化问题越来越
严重。”他说,“各国应该继续加强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合作,创新合作模式,给实
体经济注入信心。”
王义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亚投行在全球治理中至少扮演了三个重要
角色。首先,作为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模式。它
是由中国率先发起成立的,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立足基建面向互联互通,坚持开放
、包容的理念。
虽然中国是亚投行的发起国,也是最大出资国,但是获得最多融资支持的却是印
度,印度在亚投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亚投行还吸引了诸多发达国家踊跃参与。根据
协议方案,在资本金中,75%分配给亚洲域内国家,而25%分配给包括欧洲在内
的域外国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亚投行的包容性。
在王义桅看来,亚投行对全球治理的第二个贡献是聚焦基础设施投资。长期以来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导致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因为资本都流向了利润最高的房地产和
金融领域。如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学习中国“要致富,先修路”的经验。亚投
行实际上就借鉴了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的经验,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打
造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为脱虚向实、改善民生、创造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王义桅指出,亚投行对全球治理的第三个贡献是真正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
全球治理中的不同的看法,而且是聚焦发展中国家最紧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亚
投行实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良性互动,“这就是英国当初会不顾美国反对成
为首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的原因。”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