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宁津县地处京、津、冀城市圈中心地带,区划面积833平方公里,人口47万,特色农业明显、工业基础雄厚,商品贸易发达、观光旅游凸显,是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县食品市场秩序稳定向好,连续多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山东省食安办中期参与评估的26个单位中排名第二。
宁津县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为契机,坚持源头防控、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深入探索推行“政府主导、部门督导、舆论引导”,在夯实食品监管基础下大气力,在加大监管力度上练真功夫,在健全完善制度上细钻研,在规范运行机制上谋思路,坚守“从农田到餐桌”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红线不能踩,确保生命至上、群众健康的高压线不能碰。
高端定位,坚持顶层强力推进,聚焦食品安全“一个目标”
创建食品安全县是方式、是手段、是途径,但最终目标还是是食品安全。宁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
建机制顶层设计。2018年6月召开全县创建动员大会,调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创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县食安委主任、食安县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制定了《宁津县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工作实施方案》,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形成了高层推动的工作机制。县长沙淑红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
强体制高位推动。2019年初,宁津县市场监管局组建完成。机构整合,职能聚合,人员融合,县级监管机构得到加强。2018年6月制定了《宁津县关于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县政府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县委成立工作落实办公室,对创建全程督导督办。
抓法制明晰职责。2019年4月制定《宁津县食品安全成员单位职责清单》,2020年7月2日,县委常委会制定《宁津县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9月24日,县政府制定了《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职责明确,压实责任,重点清晰。县政府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推进。
深化认识,营造共建浓厚氛围,聚焦思想认同搭建“两大平台”
聚焦共建,搭好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采取报纸专刊专栏、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车、村会广播、大屏广告、制作宣传纪念品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方位、立体式、全覆盖宣传。省级媒体发稿142条,报刊杂志发稿48篇。开展食品安全“五进”,张贴宣传标语5万余张。印制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共计13.5万余册,全县856个村实现每个村5条标语一个宣传栏。
年初疫情发生后,开始探索实施食品安全“红黑榜”公开公示。“红榜”是单位管理流程规范、安全可靠,“黑榜”则是单位管理不规范,但又达不到处罚标准的门店。截止目前已公示22期,共有192家单位食堂,1560家餐饮单位,2726家食品超市参与评比,曝光“黑榜”单位151家,阅读量超过6万人次,在全县引起巨大反响,社会关注度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聚焦共治,搭好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平台。为全面提升单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先后组织12批160余名工作骨干到东阿、莱州,浙江南浔以及德州市区域内创建成功的单位考察学习;邀请省、市专家来做专题讲解创建考核细则。目前,共组织内部培训320余次。分十四期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和全县189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共计1万人次进行培训并考试,成绩现场公示。
为激发共治合力,近期又在红黑榜中增设“黑榜追踪”,以社会群众的民意倒逼“黑榜”经营单位整改提升,对前期151家黑榜单位重点监管、追踪监督。进行“同地点、同位置、同内容”复查,整改前后效果公开公示,已公示单位27家,广大食品经营者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主动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共治的氛围更加浓厚。
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全面提升,聚焦工作瓶颈实施“三大保障”
经费保障。县政府在连续多年投入的基础上,2019年又追加专项经费500余万元,按照“十个一”的标准购置快检设备,全县13个所年承接快检任务2000余批次。
人员保障。近两年通过招考、引进、劳务派遣等方式引进人员38名,研究生2人。基层人员补助每月最低300元。856名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每人每月补助60元,基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日常监督、协助执法和宣传引导等工作得到落实。
暖心保障。投资192万元为基层所安装空调、取暖设施,设立职工餐厅,解决基层工作人员各种后顾之忧,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依法履职,强化担当勇于作为,聚焦攻坚专项整治“四项行动”
开展农村大集规范提升专项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成立大集管理服务中心(公司),签订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合同,明确管理者职能、职责,以划行归市、分区管理、制度规范、摊位整洁、市面卫生为原则,初步完成了规范化的转变。
开展学校及校园周边专项清查行动。严格落实“四查”制度及网格化监管,实施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共出动执法人员476人次,检查学校食堂、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190户次,约谈18户责令改正10户。
开展食品安全执法专项攻坚行动。集中开展5次专项执法检查,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人员909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882个,查扣过期、三无食品140余公斤,立案67起,最高一起处罚37万元,对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开展食品生产小作坊规范提升专项行动。以整治保护共举,服务规范共行,提升发展共享为目标原则,强力推进小作坊规范整治,共取缔不符合规范的小作坊80余家。目前,全县83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