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农林牧渔 > 正文

农田披“银” 土地生“金”

11/11
2020
来源
青海日报
分享
秋末冬初,寒意料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聚焦20000公顷秋季覆膜目标,适时启动一年一度“贴”膜战,忙碌的农民正在田野上编制着来年更加丰盈的收获。 覆膜正酣,农田披“银”孕希望 行走在民和干旱山区的广袤田野,秋风中掺杂着丝丝寒意。褪去绿意的土地上,勤劳的农民覆膜正酣。 民和虽然地处黄河、湟水谷地,但全县六成以上的耕地却在干旱山区,靠天吃饭、广种薄收。2008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打破了干旱山区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粮食产量陡增,推广面积迅速扩大,截至2019年,全县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0公顷。 转导乡前坪村是民和县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的试点村之一,而该村村民马尔哈默既是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路上的尝试者,更是受益者。说起全膜玉米的话题,马尔哈默感慨道,转导地区大部分都是干旱山地,全膜玉米给干旱山区的老百姓确实帮了大忙,如果没有这项农业技术,别说亩产千斤粮,连口粮都不够。 “今年雨水条件好,种植的1.33公顷全膜苞谷亩均产量有600余公斤,种植效益比小麦好多了,今年秋季再覆膜1.33公顷继续种玉米。”在铺膜现场,马尔哈默蛮有信心地说。 据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选德介绍,今年民和县认真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全县将完成秋季覆膜20000公顷,建立4个万亩示范区、20个千亩示范片。同时,全县20000公顷全膜玉米推广工作得到了省财政2700余万元的支农专项切块资金支持,用于采购地膜和良种。 进入11月,天气渐冷, 20000公顷秋覆膜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民和县召开会议进行秋季覆膜动员部署,随后各乡镇秋覆膜工作迅速铺开,截至11月4日,全县已供应农膜26.14万捆,完成覆膜1866.7公顷。 秋收正忙,土地生“金”粮满仓 田间铺上“银”,粮仓装满“金”。这是生活在民和县干旱山区的农民,对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十余年来成果的真切感受。 民和县自2008年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以来,用一张白膜在干旱山区的土地上种出了亩均产量超过500公斤的“神奇”庄稼——全膜玉米。而在这项技术推广之前,在当地农民记忆里,如果遇上好年景,还能收获200公斤的粮食产量,如果遇上旱年,连籽种都收不回来,甚至颗粒无收。 今年是民和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的第十二个年头。十二年来,靠着一张地膜,民和的干旱山地里年年生“金”,粮仓里年年丰盈。 11月3日,记者走进隆治乡前山村村民时永来家,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满了老屋檐下的长廊,时永来黝黑的脸上写满丰收的欣喜。 “全膜玉米实话好,去年种植的1.33公顷全膜玉米亩均产量达到500多公斤,卖出的一部分玉米收入1.5万余元,今年雨水比去年好,玉米会好于上年。”时永来一边忙活,一边告诉记者。 隆治乡前山村的铁吉寿是村里的玉米种植大户。他不仅种好自家的1.33公顷耕地,还把全家外出农户的5.33公顷闲置耕地用起来。据铁吉寿介绍,今年他种了4公顷的全膜玉米,亩产500公斤不成问题。 在官亭镇前进村朱存子成家,满院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成为他家庭院里最抢眼的一道风景。朱存子成说,他家今年种了0.87公顷全膜玉米,现在已经采收完了,亩均单产在700公斤左右。 据介绍,今年20000公顷全膜玉米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全县全膜玉米总产将达到14.45万吨。 秸秆利用,农畜拥“绿”牧歌亮 11月3日,记者途径转导乡前坪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强家,家附近近千个蓝绿色的玉米秸秆青贮包十分惹眼。 马玉强介绍,今年他种的10公顷全膜玉米全部打包青贮,共生产1万个青贮包,现已出售500多个,收入2万多元。 在全县全膜玉米大面积推广后,每年将产出90万吨玉米秸秆。为有效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该县着力于做好“草”“牧”两篇文章,不断提高秸秆加工利用率,有力推动全县养殖业发展。 马玉强就是抓住了这样的机遇,也看到了玉米秸秆潜在的商机,2019年种植的6.67公顷全膜玉米收入7.56万元,打包黄贮200000公斤玉米秸秆销售收入2万多元。 不仅如此,马玉强从2019年开始还饲养了9头牛,今年年底前打算出售3头,按当前市场价格,这3头牛出栏后估计有5万余元的收入。 官亭镇前进村村民朱存子成依托全膜玉米种植,已经形成了“农牧联动、草畜结合”家庭式小循环发展模式。 朱存子成介绍,他家种着13亩多的全膜玉米,饲养着60多只羊、20多头猪,种植的玉米、秸秆全部用于喂猪喂羊,猪羊粪便施到地里又是很好的有机肥,真正走上了家庭式的“小循环”发展路子。朱存子成家去年出栏猪羊纯收入达6万多元。 民和县依托玉米秸秆优势,脱贫攻坚5年来,全县累计培育养殖大户1517家,建成家庭牧场5829家,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彰显出“民和模式”脱贫成效。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达66.26万头(只)、生猪饲养量达18.54万头,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 一张薄薄的地膜原本值不了多少钱,但在民和6666.7公顷广种薄收的干旱山地里,勤劳的农民铺开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绘出的是勤劳致富的画像。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10403","PageTitle":"农田披“银” 土地生“金”-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1040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