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再次强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措施,都对如何改善“发展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地位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为中国疫情防控中复工复产,保证经济尽快复活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有针对性的辅助政策,能够更有效的为发展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将可以大大改善民营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营商环境下的竞争力,为将来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基础。
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多场次,多场合,多层次的强调关注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市场管理层面,都给予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最基层的一些民营企业,却依然没有感受到足够的“温暖”,政策的“穿透力”依然没有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激动”,他们“感动”有余,却“感触”不深。
这就需要有关机构部门认真的研究探讨。
民营企业的地位,决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而民营企业家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真正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必须先做好两件事,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性的深入改革。
第一点,对民营企业的关心要“表里一致”。
从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来讲,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似乎照顾到方方面面,有时让人找不出有什么漏洞。从用工用料,到减税降费,再到市场准入等等,可是为什么还有许多民营企业家对中央的好政策还是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或者是“隔靴搔痒”,或“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遗憾呢?
主要问题存在于基层的政策执行机构长期以来的对付上级政策的惯性形式主义,拖拉主义和变通思维,使得不少好的政策在基层出现了“踩空现象”。这是许多优惠政策,不能全部落实到民营企业的头上,好政策在下落过程中被“贪污”,被“分流”,被“肢解”了。这个问题必须抓紧解决。
第二点,就是对民营企业的需求有真正的了解,不能只限于解决表面文章。
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混合所有制”问题。这个问题很敏感,处理不好很容易适得其反。
在动员民营企业与国企合作,合股,合资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的真正需求,真正担心似乎很容易被忽视。
有的国企把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当成政治任务,成为国企改革的一个标准,而不是依照市场规律来办理。这就给民营企业一个错觉,民营企业被“绑定”在某国企身上,不知道未来“谁主沉浮”。双方的“合家”,似乎有点“拉郎配”,或“包办婚姻”,让民营企业浑身不自在。
民营企业原来习惯于当“鸡头”,有相当的经营主动权,一旦与国企合并,姓改名更,被“公私合营”了,失去了自主生存、发展权。不少企业家因此而失去当年“闯荡江湖”的豪气和勇气,变得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全然没有了创新争奇斗艳的精神。
这些都给民营企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障碍,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市场化的结构性改革开放深入进行。
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选择权,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独立发展权,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事关中国命运的未来。
各项政策之间的无缝协调和对接尤其重要,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政策涡震”的基础。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