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6大健康险企年报透视:保费增超70% 平安健康净利4亿

05/11
2020
来源
慧保天下
分享
2019年,健康险以同比30%的增速,成为寿险、财险、意外险等大类险种 中增长最快的业务类型,同一年,国内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和谐健康尚未披露年报 ,除外)合计实现保费收入416.51亿元,同比增长近71%,也成为发展速度 最快的专业保险公司类型。 健康险的时代到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时代也到了。 在过去消费者风险保障意识不足的漫漫岁月中,专业健康险公司曾长期跟风寿险 公司,最显而易见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勃兴的2012-2017年,很多专业健 康险公司也都通过发展中短存续期护理险,变相发展储蓄型业务,丧失了专业健康险 公司的专业性,彼时的“专业”二字不是身份的象征,更像是一种身份的桎梏。 彻底改变专业健康险公司经营逻辑的,是监管部门“保险姓保”的强力引导,但 更重要的还是市场需求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人们风险保障的意识,保 障型产品的春天来临,专业健康险公司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2019年,还仅仅是 个开始。 01 健康险迎黄金时代?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年增超70%,一季度健康险保费 逆势增长20%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犹如平地一声炸雷席卷整个社会,在彻底改变人们生 活方式同时,也极大影响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消费者需求心理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加 速,移动互联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彰显等等,无不深刻影响各行各业。 就保险业而言,传统的线下展业活动受阻,线上成为竞争的主战场。疫情之下, 人们的健康风险保障意识被迅速激活,健康险成为最受追捧的对象。2020年第一 季度,在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仅增2.29%的情况下,健康险依然保持超过20%的 增速,可谓“惊艳”。 当然,疫情之外,最重要因素,还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来的风险保障意识的提 升,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爆发之前,健康险已经持续数年高速增长,2017-20 19年,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89.5亿元、5448.1亿元、706 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6%、24%、29.7%。 在这种态势下,国内专业健康险公司也迎来大发展。仅以2019年数据为例, 截至目前,除和谐健康尚未披露2019年年报外,其余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 9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16.51亿元,同比增长近71%,远远高于保险 业整体保费收入同比增速。 净利润表现也颇“惊艳”,数据显示,这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年合计实 现净利润4.4亿元,相较2018年增加14亿元。除成立时间较短的复星联合健 康、瑞华健康尚未实现盈利外,其余5家皆在2019年实现盈利。 2004年,原保监会批准人保健康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以来,十多 年间市场上共设立了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但长期以来,专业健康险公司与寿险公司 并没有体现出绝对的差异性,专业健康险公司一度也走上了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但 现在,专业健康险公司显然迎来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时代。 02 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各显其能:人保健康仅赚0.34亿元,昆仑健康RO E高达38% 在健康险高速增长的2019年,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可谓各显其能: 从保险业务收入看,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合计保险业务收入416.51亿元, 同比增长70.89%。其中人保健康2019年保险业务收入224.23亿元, 同比增长51.53%,为6家公司中规模最大,远超第二名平安健康的92.85 亿元。太保安联健康保险业务收入46.76亿元,同比增长72.1%,排名第三 。昆仑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89%,以33.8亿元排名第四。 相较于前4家公司而言,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规模较小,分别以18.19 亿元和0.68亿元排名后两位,其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近2.5倍, 最年轻的瑞华健康保险业收入下滑9.33%,也是唯一一家保费出现负增长的健康 险公司。 从净利润看,背靠中国平安的平安健康在2019年净利润4.06亿元,同比 增长181.9%,在专业健康险公司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 昆仑健康则成功扭亏为盈,以1.34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二,较去年同期增长超 过9亿元。这样成绩的取得对于昆仑健康而言,显得殊为不易——对于昆仑健康而言 ,2019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年中,股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80后”新 任董事长林乐任职资格也于7月获得批准,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治理结构、新的管理班子也给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 19年前三季度,昆仑健康累计亏损5.03亿元,但在新董事长上任后的第四季度 ,其实现净利润6.38亿元,一举填平了前三季度亏损并实现盈利。 具体来看,昆仑健康之所以能借势翻身,主要得益于其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双发力 ,在负债端降本增效,资产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019年实现投资收益11.5 9亿元,较2018年的-1.11亿元增长12.7亿元,与此同时,通过组织架 构全面调整、优秀干部破格提拔、产品形态重新梳理,实施中后台业务全面整合和精 细化管理,强练内功的昆仑健康终于在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 身仗。 净利润排名第三的是人保健康,虽然其业务规模最大,但净利润仅有0.34亿 元,这或与其承接大量政保业务有关。 太保安联健康2019年净利润0.07亿元,排名第五,虽然刚刚盈利,但却 是其成立五年后的首度扭亏。 剩余两家公司复星联合和瑞华健康则因成立时间不长,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幅度 都有所收窄。2019年复星联合健康净亏损0.39亿元,同比收窄55.2%; 瑞华健康亏损1.02亿元,较2018年度减亏0.22亿元。 净利润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ROE(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着一家公司的真实 的投资价值——从ROE角度看,2019年昆仑健康ROR高达38%,比平安健 康还要高出16个百分点。人保健康和太保安联健康则因净利润过低,ROE不足1 %。 03 直面未来,太保安联、平安健康等集团化协作,昆仑健康强调信息化建设 毫无疑问,大健康产业已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 纲要》,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更将达16 万亿。 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纷纷押注,布局康养产业、推出各类健康险产品, 试图在万亿市场的大蛋糕下分得一杯羹。 新冠疫情,成为刺激健康险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近期,天风证券一份调研报告 指出,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健康险深度为0.71%、密度为505元/人, 相较于美国(2013年健康险密度即达到16800元/人)、德国(健康险密度 3071元/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客户对寿险产品的购买需求已强劲增 长,但购买能力略有不足,健康险因件均更低、保障属性更强,预计线下展业完全恢 复后,将率先迎来反弹。 从这个角度来看,属于健康险,尤其是属于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大时代,才刚刚开 始,各专业健康险公司将如何把握机遇,也势必成为未来一大看点。 不同的股东背景往往能带来不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对保险公司业务模式有着决 定性影响。人保健康、太保安联、平安健康背靠大型保险集团,天然有着与兄弟公司 协同作战的优势。年报显示,2019年,太保安联通过与太保产寿险分保业务合作 ,实现分保费收入43.22亿元,远超自营渠道的3.55亿元。平安健康的前五 大险种也均为其他兼业代理,而在2018年,其前五大险种中仍有3款产品的主要 销售渠道为公司直销。 复星国际作为民营跨国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医药、房地产、零售服务业等,全产 业链的布局或将为复星联合健康提供支持。 昆仑健康,没有背靠大型保险集团,选择的是直接提升自身服务效率的方式。据 悉,其目前的整体规划是以大健康管理为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体系为支撑, 走出一条特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到2022年,希望实现以信息化为引擎,以大 健康服务为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取得长足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在2019取得不俗业绩,但其在整个 健康险市场占比仅为6.69%,市场份额依然较低,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而无 论是《健康中国2030》要求“到2030年,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 用显著提高”,还是银保监会提出“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也都对健康险未来寄予厚望,疫情下健康保障需求爆发,叠加政策红利,未来的专业 健康险公司将如何抉择,值得长期关注。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95955","PageTitle":"6大健康险企年报透视:保费增超70% 平安健康净利4亿-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95955},"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