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跌 净融资额却现超7000亿负值

05/22
2020
来源
新浪财经
分享
自疫情发生以来,得益于央行一系列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和“降息”等宽松货币 政策,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进而传导至债券市场,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明显下滑, 甚至逼近银行存款成本。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从1月份的2.96 94%降至5月份的1.7157%,下降了约125BP(基点)。接受第一财经 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有利于一些主动负债占比较高的中小行减缓负债端 成本。 但颇令市场意外的是,今年以来同业存单累计净融资额却现超过7000亿元负 值。这代表着,虽然低利率环境给银行提供了发行同业存单的条件,但银行通过同业 负债吸收低成本资金的意愿并不强烈。有观点称,这或是由于监管对同业负债的约束 以及疫情下的“资产荒”。 发行利率直逼存款成本 在资金利率频频跌破“底线”,关键指标一度创下历史新低的背景下,同业存单 发行利率也在大幅下行。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从1月份的2.96 94%降至5月份的1.7157%,下降了约125BP。其中,1个月同业存单 发行利率从2.7870%降至1.4652%,下降约132BP;3个月同业存 单发行利率从2.8304%降至1.5178%,下降131BP;6个月同业存 单发行利率从3.7279%降至1.7409%,下降约199BP。 同业存单极低的发行利率也吸引了部分中小行的青睐。江浙某城商行资管副总对 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银行负债的一大来源,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幅走低的背景 下,一些主动负债占比较高的中小行会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以减缓负债端成本, 进而缓解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 净息差是今年银行关注的重点。此前多家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曾提及,今年 净息差行业性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受市场环境影响,存款业务竞争加剧,负 债端存款付息率上升;另一方面,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推行,银 行发放贷款利率逐步下行,高收益零售资产投放减少。 据统计,自去年8月份创设LPR新机制以来,目前一年期LPR共下调四次, 累计下调40BP;五年期LPR共下调三次,累计下调20BP。其中,今年4月 20日,LPR迎来单月最大调整,一年期LPR下调至3.85%,较前月一次性 下降20BP;五年期以上LPR调整为4.65%,较前月下降10BP。 另外,从银行负债结构上来看,随着监管对结构性存款和智能存款等揽储“利器 ”的严厉整治,同业存单一定程度上对诸如此类的高成本负债品种起到了替代作用。 但还需注意的是,“考虑到监管对同业负债占比不能超过三分之一的要求,尽管有银 行扩大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但规模应该不会太大。”前述资管副总对记者提及。 而关于未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的走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还需关注市场资金利率 中枢的表现。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称,预计未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服务实 体经济仍是重中之重,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仍可能进一步下调,引 导LPR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亦认为,尽管5月MLF利率、LPR报价均保持 不变,但包括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在内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预 计6月MLF利率有可能下调10~20BP,并带动当月1年期LPR报价下行1 0~20BP。 净融资额现负值 尽管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出现跳水,但颇令市场意外的是,同业存单净融资额却出 现负值。对此,某民营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可能是由于,虽然低利率 环境给银行提供了发行同业存单的条件,但银行通过同业负债吸收低成本资金的意愿 并不强烈。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21日,同业存单累计净融资规模为-7 156.89亿元。其中,1月、3月和5月截至21日的净融资额均为负值。 具体而言,1月净融资量为-2482.14亿元,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2.9 694%;3月净融资量为-3208.5亿元,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2.4327 %;5月截至21日,净融资规模为-7985.77亿元,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1 .7157%。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此前曾提出,今年同业存单市场出现 了收益率下行、净融资为负并存的局面,这在历史上是首次。背后反映的是,即使有 便宜的同业负债,银行也不想要了。 究其原因,李奇霖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这有可能是因为优质资产稀缺,找不 到好的资产配;另一方面也因为监管对同业资金运用严格的限制。据其调研的华东某 银行透露,银行在资金运用端,每个月末、季末都有集中度、杠杆率、大额风险暴露 、非标投资占比、贷款业务增速与资金业务增速之差等28个监管指标要达标。 事实上,自2016年金融去杠杆以来,针对同业业务的监管逐步趋严,中小行 被迫改变通过同业负债与同业投资扩张规模的增长模式。比如,“127号文”规定 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不得超过1/3,同业存单备案新规在MPA(宏观审核评估 )考核中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中,进一步控制同业业务增量,以防中小行通过“ 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债市加杠杆和信用下沉”盲目扩表。 另外,流动性新规对于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等指标也均进行了 规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短期同业存单的发行;同时,同业资金运用也受到了监管的 严格限制。 由此,在当前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低的背景下,即使银行能够通过发行同业存单 代替高成本的结构性负债,也不得不考虑同业负债比例、杠杆率等多项监管指标。 另从银行资产端来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疫情之下正催生新一轮“资产荒”, 给银行资产配置和投资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寻找诸如高收益率合意资产迫在眉睫。 明明分析道,因而即使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融入资金,但在资产端也很难找到合意 资产来匹配,这也降低了银行同业存单的发行意愿。 前述金融市场部人士还对记者称,当下依靠同业业务进行扩表并不是银行的主要 任务,受疫情影响,企业不良资产规模有所上升,银行不良加速暴露,基于此,以城 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行更看重资产端信用风险的控制,以确保银行资产质量。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 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 91%,较上年末增长0.05个百分点;此外,拨备覆盖率今年一季度末达183 .20%,较上年末下降2.88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当前控制银行负债端成本、引导LPR下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 向没有变化,银行长期应当回归主业,秉持稳健的经营理念。”明明称。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85519","PageTitle":"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跌 净融资额却现超7000亿负值-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85519},"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