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保监批复了10家支行和分理处的终止营业申请。今年以来,已有超过800家银行网点关门谢客,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互联网渠道高速发展、无接触服务兴起,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渠道依赖的程度快速减弱,减少网点的行为未来还将持续。
网点减少这一趋势在各银行年报中也有迹象表明:2019年,六家国有大行网点合计减少836个,农行和工行的力度最大,网点减少的数量超过200个,农行数量最多为232个,其次是工行减少220个。银行网点关停的背后,离柜业务率走高是主要原因。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离柜率达到89.77%,相较2018年的88.67%提高1.1个百分点,而2013年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则是63.23%。加之,今年疫情的袭来,又为银行加码线上布局提供契机,物理网点的改造转型更为迫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办理金融业务,到网点的频率越来越低,柜台业务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离柜业务率走高、网点关停成为银行加码线上布局以及网点转型的重要契机。那么银行接下来需要如何向新一代价值银行转型呢?
要点一:银行“大零售”
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是银行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的必经之路,这意味着银行在业务提升的同时,也需要兼顾风险,推进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通过事业部制强化总行“大脑”,进行垂直化管理,提升前中后台的专业化能力;根据国内外领先银行实践,建立一套精细化、专业化的销售管理体系,从目标与业绩管理、团队管理、过程管理三方面进行把控;强化交叉销售,提升客户价值,通过实施“机会识别、协同模式、考核机制、利益补偿和激励、系统固化” 5 个步骤,整体推进交叉销售;网点智能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优化全渠道客户体验,其核心包含端到端旅程再造和搭建客户体验仪表盘;强化数字化营销,实现科技赋能,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建立智慧营销管理体系,提升大数据营销能力。
要点二: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公司业务
银行可以通过强化聚焦行业的专业化能力、强化聚焦交易银行业务的产品能力、强化专业的公司银行风控能力、强化大数据及科技能力、优化人员架构及管理机制,实现公司银行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其中,银行可以通过“行业聚焦,制定清晰的客户战略;实施客户分层,存量客户深耕;推动四位一体协同服务模式和账户规划;搭建科学高效的前台营销管理体系”这 4 个方面实现专业化经营提升。同时,强化大数据及科技应用,助力经营效率提升:数字化和金融科技是现代化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建议银行着重改造对公客户从开户、授信审批到业务实施的端到端旅程,提升经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同时,建立线上审批及贷后管理系统,实现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的流程线上化,并针对公司业务销售过程及业绩进度,建立管理层驾驶舱,实现精细化过程管理。
要点三:加速金融服务转型
由于监管新规的约束,金融市场业务的增长需求以及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需求,金融市场转型势在必行,向“全行同业客户管理中心”转型。建立同业客户管理中心,打造覆盖同业客户的客户经理团队,做深全行战略性金融机构客户;建立非银资管机构的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托管和高附加值服务。
要点四:打造开放协同生态圈
生态圈战略可依托多元场景与海量数据,激活存量客户、获取新客户,“保障客户的永续经营”,并打通价值链端到端数据,提升风险经营能力。可采用以下策略:首先在优选生态圈行业以及行业中的银行机会点,国内的“衣、食、住、行、育、乐、医及公共服务”八大领域市场空间巨大,银行可重点挖掘,择机切入。其次通过自建、投资、联盟或合作等模式构建生态圈,实现在生态圈中的价值主张清晰,提升端到端的运营客户能力。
要点五:提升风险竞争力
提升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需要银行在存量、新增、预警等方面践行。在存量方面,通过利用科学化客户分层工具对于客户进行分类,并匹配不同的催收策略,提升催收产能;在新增方面,需要一整套贯穿贷前、贷中、贷后的端到端流程。贷前通过制定量化准入标准实现合理的客群选择,从源头把控风险。贷中提升审批把控,坚持审批条线的专业性与独立性,通过审批把关杜绝风险案件流入。贷后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及贷后管理机制,及早发现问题,尽早采取行动。在预警方面,利用大数据强化预警模型,提高对高风险客户预测的准确率与覆盖率,组建一整套承接预警模型的贷后管理机制,进行客户风险分层,并按照分层结果采取对应举措。
要点六:推动敏捷组织转型
敏捷组织能够带来更高生产率、更优客户体验、更高企业价值以及更快决策流程,而敏捷的实现可以通过“敏捷试验小组-数字化工厂-规模化敏捷-全组织敏捷”的路径实现。其中,数字化工厂在维持传统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抽调跨职能部门人员全职参与“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旅程再造工作。而规模化敏捷则是数字化工厂的缩略版,用于特定业务单元,该业务单元享有自主权,开发速度也更快,可以直接为加速器提供资金,无需在整个组织内达成共识就可开始行动。最后的全组织敏捷则需要各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同时转型,是最为困难且彻底的转型路径。此路径强调紧贴客户需求,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快速更新迭代。
要点七:规模化大数据应用
银行核心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开发应用,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突破:构建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治理,清晰定位并完善数据应用分析中台功能,构建包含用户层、应用层、用例层、分析层、计算层和源数据层的完善大数据平台;实施用例开发规划,优化开发:基于不同应用进行端到端的大数据用例规划,并从用例开发的可能性和潜在收益预估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选取与业务需求最相关的用例进行优先开发;组建大数据团队:构建包含“管理支持、模型报表、业务翻译官、用例推广、数据质量” 5 项关键职能的大数据团队。
要点八:双速IT,拥抱金融科技
双速IT指银行采用敏捷和传统两种交付模式,打造相应的创新快速IT架构和传统常速架构,并通过微服务、API、云等技术工具予以连接支撑,同时满足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系统开发需求。布局金融科技指聚焦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 /5G 、人工智能、大数据、 AR/VR 、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将其应用于支付结算、财富管理、零售信贷、小微、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网点及运营六大业务领域,可以采用外部合作、内部自建、有限合伙人 LP 、加速器、企业 VC 等模式对金融科技进行投资布局。
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逾800家银行网点关停这一境况,正是银行机构把握科技变革对商业社会重塑的奇点性机遇,以此重新认知和构建银行的生态和企业价值链,重塑银行与社会和客户的链接。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