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和田地区分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
要讲话精神,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围绕“六稳”
促“六保”,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真情诠释和田脱贫攻坚的“
和”与“田”。截至5月20日,扶贫贷款余额达到42.90亿元,其中向5个贫
困县投放扶贫贷款10.03亿元。
打造“和合”家园
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发行和田分行干部员工发扬“沙海老兵”精神,谱写了
一曲曲脱贫攻坚的凯歌。
打造银企融合团队。分行党委充分认识银企融合的重要性,与开户企业全面建立
起了“脱贫攻坚促进就业”机制。今年以来,班子成员深入企业对接业务、“解剖麻
雀”,变企业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组成“专班”向企业开展宣介。目前,和田地区
定点(驻村点)扶贫帮扶村5个,通过企业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776户、30
82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84户、1497人。
注重整合内部力量。为全力服务脱贫攻坚,该行针对人员结构老化和素质不够、
履行脱贫攻坚能力不强不力的问题,制定了《县级支行部门人员优化整合融和方案》
。该行加强党建促脱贫攻坚,出台《党建促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强化脱贫
攻坚信贷推进,将县级支行两部一室调整为两部,实现信贷人员占比48%以上,把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挂钩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按月考核,按季兑现;优
化干部队伍。发挥年青干部的冲劲与活力优势,在“急难险重”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
的品格。
滋润“田甜”事业
沙田里扶出“金瓜银果”。和田自古就是瓜果之乡。为推动“金凤凰”难飞出“
土窝窝”,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农发行和田分行积极落实精
准扶贫措施,围绕瓜(林)果业做文章,依托托市收购机制,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了
果品价格稳定,扶贫带动效果十分明显。截至5月20日,5个未摘帽贫困县支行共
计支持88家企业13.48亿元,其中支持瓜(林)果企业约18家,确保瓜(林
)果农“果出手、钱到手”。
沙田里扶出“人才资源”。为打破缺技术、缺指导、缺致富门路、缺行业带头人
的脱贫致富瓶颈。农发行和田分行依托区分行党委教育培训平台,每年派出50名左
右的干部员工到全国知名高等院校参加“脱贫攻坚”系列创新理念培训,提升专业素
养和带动能力;依托“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选派所在村青年致富能手和有发展前途
的脱贫带头人到乌鲁木齐市参观学习,强化运用瓜(林)果业脱贫的信心,开拓致富
途径;依托当地党政选送近10名干部到和田地区、和田县挂职,挂职干部运用沟通
渠道畅通的优势,每年春季都会邀请瓜(林)果专家为当地村民讲解嫁接、修剪技术
,不断改善瓜(林)果品种,提高瓜(林)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利用信息渠道,为
农民销售果品开辟新路。
沙田里扶出“六畜兴旺”。2020年以来,农发行和田分行紧扣和田地区提出
的“脱贫攻坚‘百千万亿’工程(即十万头驴牛;百万只羊;千万只兔鹅鸭鸽子;亿
万只菌棒)”思路,主动对接当地党政部门,主动扶持企业扩大生产,围绕产业扶贫
做文章。截至5月20日,为墨玉县审批、投放扶贫贷款18笔3.91亿元,扶贫
贷款余额达到8.8亿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牛、羊、鸽子产业做大做强;向洛浦县洛
浦圣康欣公司投放产业扶贫贷款3000万元,为500余名贫困户带来人均400
0元左右的分红收入。农发行洛浦县支行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体鸭棚)+
互助组+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形成“种鸭养殖+鸭肉加工+鸭品销售”的产业链,
可扩大养鸭规模至1000万只,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农发行皮山县支行主动
上门“推销贷款”,为新疆贝康村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放贷款5000万元,每年
可产出香菇6300吨、海鲜菇2640吨,净利润可达到800多万元,可直接解
决近100名贫困户就业脱贫。
沙田里扶出“新兴业态”。为产业扶贫储蓄动能是一项新兴产业,也是强化国家
(地方)储备、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发行和田分行不断提升站位,及时
跟进新疆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3月初即投放扶贫贷款2400万元,用
于冻鸡、鸡蛋、新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储备供应,可帮助企业生产储备冻鸡10
00吨,鸡蛋100万枚,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100吨,有效解决和田地区
特别是冬季“菜篮子”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农发行和田地区分行发扬“皮山驴”精
神,主动跟进服务,采取“银行+企业+农户+产业”的信贷扶贫模式,推动产业扶
贫。该行为新疆昆仑绿源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放的3笔贷款,共计1.
4亿元,主要用于兔、鹅、驴的养殖和精深加工,该企业如今已初步打造成为全国乃
至世界第一的兔、鹅、驴养殖基地,可直接带动3000多人就业,间接带动1.2
万户贫困户3.58万余人实现增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和田分行主动与疫情
防控指挥部、卫健委等部门联系,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主动及时向和
田霸丽穆商贸有限公司投放100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疫情防护用品生产,带动医
护用品“新兴业态”在和田发挥作用,为后续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走进和田乡村,会看到原本荒芜的沙海里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养殖
大棚和棚圈基地,“新兴业态”已成为沙漠绿洲的关键词。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