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银行理财现负值 打破刚兑负收益或常态

06/16
2020
来源
时代周报
分享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目前近24万亿元银行理财中估计净值型产品已在50 %以上,但主要为现金管理型和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的定期开放式产品。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罕见的“负收益”。 截至6月15日,时代周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超过200只存续的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其中不乏工银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 、建信理财、中信理财等机构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为刚成立不久的固收类理财。 时代周报记者查看多个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现,产品管理机构多为该银行一 级全资子公司产品,多属于“R2”级别,即“稳健型、中低风险”,大多为银行活 期理财和大部分银行理财。 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何遭遇规模亏损? 6月15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两 年银行理财逐步从预期收益率型向净值化转型,产品运作模式也从原来的封闭型转变 为可随时申赎的开放式或定期开放产品,投资标的以固收类资产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 就更类似于债券型公募基金。” 在殷燕敏看来,“资产净值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出现波动,近期出现浮亏的理财 产品也主要是受到债市调整影响,又恰逢该产品的申购赎回开放期,如果投资者在此 时进行赎回操作就可能会损失本金。” 债市调整、市价估值法、利率下行 以招行代销季季开1号为例,该产品6月3日单位净值跌至0.9997,6月 10日跌至0.9988,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42%。 从投资品种比例来看,季季开1号产品,投资于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重不低于6 0%,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比例不超过40%,而公募纯债基金投资标的也是标 准化债权资产。 6月15日,贝塔数据研究组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以“季季 开”为代表的投向债券市场的理财产品,还是公募债券基金,它们本质上都是持有并 交易债券。一方面,债券的票息收入是债基最确定的收益来源;另一方面,利率波动 带来的资本利得是债基的或有收益(亏损)。 据了解,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收益包括票息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两部 分。 6月14日,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首席财富管理顾问陈伯宪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 采访时表示,“固定收益产品价格下跌主要就是因为短期利率上升的原因。此次债券 收益率的大幅变动,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预期调整,但债券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归基本 面。” 据《新京报》报道,截至6月7日,有数据可查的3240只债券基金中,近1 个月回报为正向收益或0的仅有261只,约92%的债券基金出现了亏损。 然而,债券市场大起大落并不鲜见,为何此前没有出现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净值 浮亏,如今却风险暴露? 6月14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是因为估值算 法问题,之前都是预期收益型或者摊余成本法,现在有些理财产品是净值型,按市场 价估值。 据陈伯宪解释,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始于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以后 ,2018―2019年两年恰好是债券牛市,中间债券价格也有过短暂的调整,但 总体幅度和速度都较为有限,而近来债市的调整速度和幅度却是多年未见的,1年期 国债收益率从4月29日到6月5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上涨了0.96%,10年 期上升了0.35%。 陈伯宪表示,上一次如此快速的调整是2016年11月,但当时理财产品还不 是净值型,所以一般人影响与感受不大。但如果看采用净值计算的债券型基金表现, 当时也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投诉剧增 银行调整投资策略 截至6月15日发稿,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两家股份制 行因理财问题遭集体控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中分别有253条和110条投诉记录。 其中,6月13日,多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发帖称,平安银行“N天成长”系列产 品涉嫌虚假宣传,宣称中低风险的产品,但买入后大幅亏损,平安银行却标注年化收 益率为近5%。 6月12日,招行理财客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近季季开、卓远系列这几款 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都出现净值下跌,主要是由于4月底以来, 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目前建议不要购买此类产品。” 6月15日,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轮债券市场调整各家 银行净值型理财均受到一定冲击,对于此轮市场回调,公司提前进行了积极应对,产 品净值回撤比市场同类型产品较小。 该负责人表示,“基于债券资产兼具资本利得和票息收益的特点,经过此次调整 债券的投资价值也逐渐回升,建议投资者对调整无须过度恐慌,理性对待产品净值短 期波动。” 对于下一步,6月15日,交银理财总裁金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整体理财 产品100多个也有一定的回撤,但总体可控,会尽量满足投资责任在安全性、稳定 性上面的需求。” 金旗表示,这次债市波动并没有打乱交银理财新产品发行的计划,“5月之前发 行产品整体速度保持在每个月300亿―400亿元,6月前10天发行100亿元 以上,与前几个月节奏保持一致。” 交银理财判断,债券市场价格仍然有再度上涨的机会,这波调整为新发行的产品 创造了较好的建仓机会,一定程度上也是降低了投资者此时买入所要面临的市场风险 。 理财“负收益”常态化 银行“保本保收益”的形象退去,将如何在资管市场竞争客户? 6月15日,交银理财总裁金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家关心的是,银行理财 产品1块钱买进去变成了9毛9,这打破了银行理财的(刚兑)信仰。未来随着净值 化转型,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回撤的幅度也有可能会越来越大,但客户 需要承担市场风险。” 6月15日,上海一家大型财富管理公司团队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银 行理财子公司及理财业务专营部门发行的产品将明显呈现“净值化”特征,更多产品 的收益将体现其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标准化产品比拼机构管理资产实力。 同日,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打破刚兑将是理 财产品进化的起点。本次是理财子公司发布产品以来难得的“压力测试”机会,如果 能顺利推动投资者接受刚兑打破的实施,这将显著促进后续理财子公司产品线延伸和 风险资产的配置。短期会有产品赎回压力,但中长期有利于风险资产配置和产品研发 。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目前近24万亿元银行理财中估计净值型产品已在50 %以上,但主要为现金管理型和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的定期开放式产品。 据普益标准统计,2019年度,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投资类型仍以银行 擅长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占比高达94.63%。 据悉,当前已有理财子公司透露部分产品正在逐步提升非固收资产的占比,包括 混合型基金、高股息高分红股票等。 中邮理财总经理步艳红曾公开表示,未来产品布局上,理财子公司会加大“固收 +”产品和指数类产品布局。在做大类资产轮动指数时,当债券利率有大幅偏离收益 率下行时,应采用跷跷板原理,迅速减持中长期利率债品种,把资金布局到股票市场 中。 6月14日,陈伯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银行应从简单的卖产品,简单说产 品,短平快地只说“门槛金额、几天、收益率多少”,转型为真正意义的财富管理银 行,才有未来的竞争力。 未来理财收益率是否持续走低?个人投资者持有还是赎回?陈伯宪认为,目前出 现的债市震荡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亏损,是短期现象,未来理财收益率还是会 回升的。 当前环境下,投资人如何进行合理投资? 6月14日,陈伯宪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产配置”尤为重要, 投资人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属性,透过专家对未来大势的预判与模型的计算(定性+定 量),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资产配置。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70568","PageTitle":"银行理财现负值 打破刚兑负收益或常态-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70568},"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