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最新报告,561款固定收益净值理财产品账面净值破1,占现有固定收益类产品净值的3%,涉及75家银行。
普益标准研究员郭全毓指出,受新资产管理条例的影响,此后发行的固定收益净值产品按照市场价值法进行估值。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常态化,投资者需要打破银行理财的旧观念。
净值平均最大回撤幅度为0.79%
数据显示,自2020年6月初以来,561款固定收益净值理财产品的账面价值已超过1款,占现有固定收益类产品净值的3%,涉及75家银行。
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净值超过1的产品数量最多,共有224款产品,占产品总数的40%。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产品数量基本相同,约125种,分别占22%左右。农业商业银行销售的产品数量最少,为87种。从6月份以来的产品存续基数来看,4.95%的国有银行固定收益净值产品破1,在各类银行中最高。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破发率最低,为2.33%。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比例接近,分别为2.71%和2.88%。
从最大回撤幅度来看,6月份以来,账面价值超过1款产品的平均最大提取幅度为0.79%,整体退市幅度较小。我国国有银行平均最高提取率最高,为1.16%;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最高提取率为0.75%,低于平均水平;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平均最高提取率为0.65%。相比之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平均最高提款幅度最小,仅为0.58%。
目前大部分产品已摆脱浮亏
根据普益标准的报告,银行绝大多数固定收益净值产品投资于债券市场,按照新资产管理条例的要求,资产管理产品净值应当反映配置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大多数固定收益净值产品只能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估值,而不能采用摊销成本法。
因此,目前的资产净值大多采用市价法估算。但6月以来,受货币政策影响,债券市场出现较大调整。中国债券新综合指数的净价格有所下降,特别是在6月和7月初。因此,银行净值理财产品估值方法的变化以及债券市场整体调整的影响,将导致银行固定收益净值产品净值超过1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指出,目前,债券净价格指数有上升趋势。从2020年7月21日公布的净值产品来看,账面价值低于1的产品只有12只,大部分已经摆脱了浮亏。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趋于正常
郭全毓指出,在资产管理新规的影响下,此后发行的固定收益净值产品按照市值法进行估值,净值将真实反映债券市场的波动情况。因此,未来此类银行理财产品或多或少会出现浮亏。投资者需要打破银行理财的旧观念,银行理财人员也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帮助他们了解、习惯和接受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化。然而,大多数银行采取配置中短期债券并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策略。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们最终会面临价格的调整。因此,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浮动损失是暂时的。
“但是,银行理财净值市场化的表现也向投资者表明,银行理财不保本,以前预期收益型刚刚收到的局面已经完全打破。”郭全毓认为,未来一方面,银行需要加强投资和研究能力,提高自身金融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投资者需要调整观念,正确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产品,因为破发新兑付的理财产品需要投资者承担真实的投资风险。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