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广泛使用一直是中国对于人民币发展的长期目标之一。通过人民币国际
化使用,尤其是通过鼓励国际社会发行人民币债券并以人民币标值其官方负债,可促
使其他国家分担目前中国国际资产负债表上所包含的巨额外汇风险。同时,促进贸易
和投资中更多地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
定地位。在笔者看来,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首先,人民币需求与使用呈上升趋势。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
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的币
种构成中排名第5,市场份额为1.95%;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市场
份额为1.76%,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货币和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之一。2019年以来,外贸企业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较高,贸易和直接投
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逆势增长;受中国美国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
动加大,选择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手段的企业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泰铢等9个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货币实现了直接交易,与柬埔寨瑞尔等3个国家货币实现了区域交易。中国还深化与
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货币金融合作。目前,中国已与俄罗斯、印
度尼西亚、阿联酋、埃及、土耳其等23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外,中
国还先后与越南、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9个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资产逐渐成为“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央行分散投资及外汇储备的选择。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
尼西亚等国家央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但是,与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和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多处于世界第一位相
比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和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
力仍有待提升。
第二,人民币大宗商品定价功能逐步提升。中国是许多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费国和
最大进口国,尤其是石油、铁矿石、大豆等。然而,大多数时候中国企业仍然是价格
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企业参与竞争的话语权。
201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争取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基准定价权,比如继人民
币黄金、人民币原油期货之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等。最
近的一条好消息是,宝武集团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首单人民币跨境
结算,以及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力拓集团完成的第一单利用区块链技术实
现的1亿元人民币跨境结算。
全球三大矿山与中国钢铁企业之间开始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是一个积极
的信号,说明人民币参与铁矿石的议价权逐步增强。铁矿石贸易模式的创新,为人民
币的国际化开创了一条新路。
第三,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债券发展。2020年初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可以让世人看到,无论是短暂的美元短缺还是随后出现的对美元过量供应的担忧,
都凸显了国际金融体系对一种主权货币的依赖性弊端。尤其是这场疫情危机,使得无
论是美国还是美国以外的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都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因此,
需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人民币的投融资功能,增强对于外汇风险的抵抗能
力。
自2009年国务院六部委发布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来,人民币投融
资活动产生的跨境支付快速上升,2019年超过经常项目和双向直接投资占跨境支
付总额的55%,反映出人民币投融资功能逐渐成为主导功能。
然而,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与美国、英国、日本相比较,虽然中
国债券总额庞大,但由于资本项目不完全可兑换,中国国际债券占比远低于其他三国
。截至2019年末,“熊猫债”累计注册/核准(备案)额度7976亿元,累计
发行金额为3751亿元,发行只数和发行规模较2018年均有所下降,与其他主
要国家国际债券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中国美国贸易摩擦持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全球主要大国债务扩张快于实体
经济增速的情况下,人民币跨境结算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将逐渐放缓,因此,推进人民
币国际化转向增强其投融资功能将成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区间内浮动,构建人民币的国际循环系统,保持与美元的适当距离,有助于推进人民
币国际化发展。毕竟,一个与美元联系更少的人民币作为借贷货币显得更具吸引力,
特别是当周边区域贸易伙伴国的货币能与人民币一起,共同分担主要国际货币波动影
响时,人民币会更加值得信赖。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