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银保监会举办第258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太保产险
、阳光财险、华泰财险用数据与案例回答了保险业如何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太保产险已完成汛期理赔4.3万件,支付赔款6.
3亿元。自3月底入汛以来,阳光财险共处理暴雨灾害损失案件2.01万件,损失
立案金额达5.4亿元,结案率87%,未结案件正在紧急理赔之中。截至8月23
日,华泰财险累计收到4444笔暴雨灾害理赔报案,同比增长39.96%;累计
立案金额超过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86%。
快速布置理赔工作
怎么赔、赔多少、什么时候赔,是个人和企业面临大灾时最关心的问题,而保险
业在面对重大灾害时,已经形成了一套快速、有效的理赔服务流程。
据华泰财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丛雪松介绍,入汛以来,华泰财险第一时间推出
六大应急服务举措。一是开通绿色报案通道,提供7×24小时报案受理及理赔咨询
服务;二是专人跟踪、主动排查客户出险信息;三是简化理赔申请资料,快速审核、
快速赔付;四是取消定点医院限制;五是针对特需客户,提前预付赔款,缓解客户经
济压力;六是协助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阳光财险则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损失情况推出了不同赔付措施。对50万元以下
的企业财产损失等案件现场定损,现场签署赔付协议,简化理赔手续快速赔款;对大
额企业财产损失案件,损失初步确定即可提前预付赔款,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对
个人客户推行线上“免单证”快速理赔。
“一些水灾案件,车主从报案到收到赔款仅用10几分钟,同时,我们还联合合
作车商,为有意愿的客户提供车辆置换服务。”阳光财险董事长李科说。
据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介绍,根据今年灾情多发、频发的特点,太保产险早动员
、早部署,建立了以线上化资源统筹和智能化风控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灾害应对工作
体系。在线上化的资源统筹方面,建立了大灾指挥平台,并配套风险模型和风险雷达
,做到科学统筹、精准防控,为大灾的应对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智能化风控方面,综
合应用一系列新技术,包括三维重建技术、InSAR灾害预测系统、无人机等一系
列新工具,助力客户在灾害防灾减损过程当中精准防灾,有力促进了防灾工作的深入
。
防灾减损与理赔同样重要
“理赔是保险公司履约的过程,保险公司还有一项工作也非常重要,就是通过风
险管控技术和手段,让客户损失减到最轻、最小。”丛雪松表示,一直以来,台风、
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是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损失来源。
专业风险管理究竟能减少多少风险呢?丛雪松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2019年
第9号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一路北上至辽宁、吉林地区。当时,这场台风给各
地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在受灾较严重的浙江地区,华泰财险风控团队提前进行风
险查勘,为客户提供专业风险管理服务,协助其识别风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极大
地降低了风险损失。当时,在浙江地区华泰财险收到企财险报损总数约300多万元
,而经过华泰财险风险管理服务的企业,报损金额总计只有2.5万元。
据记者了解,太保产险今年已完成企财险、工程险防汛走访五千余件,并结合防
汛走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客户防汛服务。例如,安徽分公司协助企业转移安置存货一
千多万元,江苏、苏州、湖北等分公司向重点客户提供物联网水淹报警服务。仅汛期
期间,太保产险就预测排摸11项自然灾害风险轨迹,为22万个企业客户评估制定
风险档案,向车主发出安全停放信息1300万余条。
阳光产险向企业发放《汛期防灾防损告知书》超4万份,提供现场专业防灾防损
服务2436次,提前完成相关企业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有效发挥了保险减灾防
损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发生。
防汛救灾背后的科技力量
太保产险为22万个企业客户评估制定风险档案,依靠的是风险雷达精准风勘;
阳光产险发放超超4万份《汛期防灾防损告知书》,依靠的是大数据风险评估模型,
精准圈定汛期高风险客户。在越来越快的理赔和越来越专业的风险防控背后,是强大
的科技支撑。
“新技术应用不仅适应了当前消费者消费行为线上化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大
数据、物联网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及大力推广,更有效解决了保险经营当中的很多难点
、焦点、痛点问题,为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
顾越表示,太保产险已经基本搭建了完善的投保、承保、理赔、服务全流程,PC端
、移动端、小程序应用齐全。因此,太保产险各项业务均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超过12%。
银保监会今年发布《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
22年)》《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
财产保险业务发展融合,将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作为加快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举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保险业的发展必须要强化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能力。”李
科表示,阳光财险基本实现了全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在全面推进业务线上化的同时,
高度重视数字化经营能力的提升。下一步,将通过线上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组织扁
平化,全方位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服务模式,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