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及原因
广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依托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在广东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相继实现资产重组和跨区域经营的重大跨越,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现有机构124家,其中总行1家,分行13家(含信用卡中心),支行110家。组织网点分布在广东、香港、澳门、大湾等主要经济城市,覆盖广东省11个行政区和广东省三个试点保税区,机构网点逐步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延伸。
广州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战略部署,增加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和信贷政策,建立“敢贷、能贷、愿贷”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连续五年完成小微企业监管指标。小型和微型企业小型和微型企业是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中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他们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让小微企业在寒冬里有一颗坚强的心。广州银行积极行动,坚持“疫情是秩序,防控是责任”的宗旨,准确落实政策创新,推出“小微企业15家温暖企业”、“普惠性金融服务救助计划”,与“产品复产复市”,与小微企业携手合作,实现了共同的目标。
二、措施与亮点
(一) 响应政策号召,引领普惠金融业走向新的彩票业
1、实施“一行两制”,打造特色普惠金融体系
广州银行积极推进“一行两制”,结合普惠性小微企业特点,构建特色普惠金融体系。出台了“广阴十大普惠政策”、“25家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对普惠性金融业务采取单单笔授信规模、单笔FTP定价、单笔费用安排、单笔授信审批渠道等一系列措施,营造“敢贷、能贷、愿贷”的氛围,建立适合普惠性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2、以党建为指导,创新“党建+金融”服务模式
在党的建设的指引下,广州银行始终以党建为导向,坚守本心,担当使命,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群众。通过“整村信用”的形式,把基层党建与业务结合起来,打造“红色信用基地”,促进了党建与金融业务的共鸣和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二) 强化顶层设计和服务机制
1、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战略定位
广州银行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广州银行聘请外部高层智库,制定了广州银行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从战略高度,计划推动广州银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确保普惠金融成为广州银行未来五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错位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2、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服务机制
总行设立普惠金融部作为一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全行普惠性小微企业的管理和营销推广工作。13家分公司设有专门负责小微企业业务的业务部门,初步形成了广州、江门、清远、肇庆等地的振兴特色分公司,建立了7支“四专”小微特许经营队伍,“专人、专事、专注、专业”,重点和特色”在广州、中山、清远、江门、佛山等地,专门从事小微企业,建立全、分、分三级联动的普惠性金融服务网络。
(三)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1、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创新创新“广州银行服务模式”
加强向同业学习,在产品开发、制度建设、团队建设、业务培训、营销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pad全流程移动金融服务平台,结合分行本地特色打造特色产品,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广州银行服务模式”,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取得新突破。
2、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体系
广州银行不断加强小微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推出30余款小微信贷产品,稳步推进银税互动、银商合作、银保合作等服务模式。,探索电网普惠金融模式和供应链金融模式,初步构建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三大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3、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渠道优势,拓宽服务半径
通过在广州银行、广东鑫融、中小金融、信义台等政府平台的“汇通”平台部署我行专项贷款产品,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服务半径,为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普惠性金融服务。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统一部署下,该行开展了“利剑助阵”金融银行专项活动,走访企业1万户。充分利用这次拜访机会,拓宽客源渠道,扩大服务范围。全年共走访企业35059家,成功投放新增贷款15亿元以上。
(四) 实施科技赋能金融提高金融科技水平
1、创新推出“惠通”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业务场景转变
“汇通”平台是以线上、综合普惠金融服务为发展方向的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目标是打造普惠金融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实现营销端、数据端、风险控制端的“五端”结构,业务端和管理端,形成客户、产品、营销、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端,打造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两个线上产品超市,让普惠金融走出实体网点,通过互联网方便、零距离、准确地向小微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
2、以风险控制为基础创新和创新我国的风险控制模式
为提高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和量化能力,完善风险策略,广州银行推出“普惠性贷款”风险控制模式,实施三级风险控制流程,在原有名单筛选的基础上建立反欺诈模型和评分模型业务审批规则,并通过多维客户访问规则和多方数据综合评分确定最终审批限额。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迭代,该模型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有效提高网上普惠金融业务的资产质量控制水平。
(五) 加大激励力度,提高分支机构积极性
将单笔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性小微贷款和普惠性涉农贷款纳入分行绩效考核,强化绩效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加大营销激励力度,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六) 充分利用外部政策,发挥政策合力
通过利用人民银行小额再贷款资金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再贷款业务,将低成本资金准确注入小微企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小微企业数量有所缓解,小微企业发展得到保障。
(七)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小微企业同舟共济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小微企业在困难时期齐心协力。广州银行一直在实施精准化政策。
1、以政策为导向,暖心推出“中小企业暖企业15项”
为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广州银行推出了“广州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15项措施”,从增加信贷、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等四个方面采取了15项快速准确的措施,加强服务,优化制度,帮助企业抢救支持小微企业打赢防疫战。
2、拯救现有客户,打造“普惠金融服务计划”——广济贷款
针对存量客户,我们制定了“普惠性救助金融服务计划”——广济贷款,专门用于受疫情影响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通过延长还款期限、延长信贷基准宽限期、不还本续贷、快速处理信贷异议、降低逾期利息等措施,充分保障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3、响应人民银行号召,积极推进再融资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5000亿元再融资政策后,广州银行立即成立了以总行行长为组长的专门工作组,建立了总行与分行联动的24小时业务应对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每个人的。中国人民银行推出1万亿再融资政策后,迅速承接业务,继续支持小微企业恢复生产。
4、打造一系列产品恢复生产和上市,准确满足融资需求
为全力支持小微企业恢复生产、恢复市场,广州银行创新打造了活动系列(防疫租金贷款、防疫工资贷款、医疗购买贷款)、普惠金融系列(速付电子贷款、连续贷款、增长贷款)等五大产品系列,政府银行保险、融益贷款)、科技金融系列(科技贷、智易贷、高新贷)、乡村振兴系列(农行易贷、农行易贷、金融贷等)金地、供应链金融系列(政府采购贷款)可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
5、创新网上申请渠道,提高服务效率
通过广州银行“汇通”平台、“中小融资”平台、“悦馨蓉”平台、“中正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政府平台,部署了一系列产品,扩大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
6、加强对外合作,共同帮助小微企业复工生产
广州银行联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出《支持广州市企业复工复产专项金融服务措施》,为支持广州地区复工复产提供专项资金支持100亿元。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机构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复工复产专项金融服务措施的通知》,提供50亿元资金保障,支持文化旅游行业复工复产。与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支持广州市青年企业家抗击疫情、复产复工的专项金融支持方案的通知》,提供3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保障,支持青年企业家发展。
三、成果与反响
(一)获得地方政府认可,加入多个风险补偿资金池
广州银行始终坚持诚信、稳健、精致、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建设大湾区精品银行为目标,明确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展作为我行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方向,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普惠服务质效,并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与多个政府风险资金池合作,包含广州市科技局项下的“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项下的“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项下的“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广州市南沙区科技局项下的“南沙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项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惠州市知识产权局项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以及佛山市知识产权局项下的“佛山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二)完善了线上获客渠道
广州银行通过建立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惠e通”小程序,有效完善了我行线上获客渠道,为实现客户在线申请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广州银行还在“中小融”、“粤信融”、“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政府平台部署普惠金融及抗疫系列产品,有效拓宽我行服务半径,提升服务便捷性,截止5月底通过线上申请渠道实现拓客208户,累计贷款发放118.5亿元,贷款余额79.7亿元。
广州银行以创新精神驱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果获得多方认可。2018年荣获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颁发的“广州最佳科技信贷银行奖”、广州文交会·文化金融(海珠)峰会组委会颁发的“广州年度最佳文化特色银行奖”,2019年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和中国银行(3.20 -0.31%,诊股)业协会联合颁发的“2019年金融服务民营及小微企业优秀案例奖”、中国小微金融年会组委会颁发的“最佳小微金融创新银行”和南方都市报发起的“2019年金融行业年度评鉴-金砖奖”-“最佳普惠创新机构”多个奖项。
四、 服务企业数量和规模
1、 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快速增长
在全行普惠性金融发展战略指引下,近年来我行小微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5月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52.25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24.44%,其中信贷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即“两增两控”余额)94.96亿元,占比12.62%小微企业贷款。
2、 落实人力资源银行再融资政策,支持防疫金融支持,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5月底,广州银行累计与地方重点官方名单企业挂钩的企业904家,累计审批154家,总金额91.87亿元;目前已发放119家地方正式上市企业贷款55.37亿元,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仅为2.61%。
中国银行推出5000亿元贷款政策后,广州银行首次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建立了总行联动的24小时业务应对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两天业务总量超过1亿笔,12天5亿笔,24天10亿笔。支持小微企业“宽银速”复工和再生产。截至4月22日营业结束,本行已按照人力资源银行5000亿元再融资要求,发放资金24.65亿元,发放贷款609户,惠及小微企业570户,其中新增客户481户,平均每户432万户,加权平均利率为4.40%。
中国银行推出1万亿再融资政策后,广州银行迅速开展业务承接,继续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工。截至5月底,该行已按中行10万亿再融资要求发放资金12.3亿元,发放贷款349户,惠及小微企业326户,平均377万户,加权平均利率4.89%。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