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告诉记者,消费金融是2017年以来规模增长最快的金融子行业。以独立的26家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当前行业规模近5000亿元,近年来年化增长约35%,但2020年以来,行业整体受疫情冲击、监管加剧、巨头新入影响,增长速度放缓。
疫情趋缓,消费金融公司市场拓展再度活跃。
近日,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金”)正式推出新产品“加邮贷”,面向18-40岁的客户。
此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披露了半年报,并公布了上半年中邮消金“成绩单”。
2020年上半年,中邮消金实现净利润4900万元,比上年同期1.39亿元下降64.75%。
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何大幅下滑?
9月18日,记者采访了中邮消金,对方回复称,一方面主要受疫情影响,客户逾期率也出现峰值;另一方面,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规模,因此业务增长和规模呈下降趋势。
9月20日,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表示,消费金融是201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金融子行业。以26家独立消费金融公司为例,目前行业规模近5000亿元,近年来年均增长35%左右。但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监管力度加大,巨头新进入等因素影响,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消金公司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9月11日,上海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申请A股上市,经重庆市银行保险监管局批准。消费金融可能成为中国上市的第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对此,9月20日,中邮消金回复,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但是,自从今年5月“技术出身”的王晓敏正式接棒中邮消金以来,上半年净利下跌幅度较大,市场关注其下半年有哪些重点方向和布局?
受疫情影响,半年内利润大幅下降
中邮消金自2015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2019年实现净利润3.49亿元,比上年2.03亿元增长71.92%;实现营业收入37.25亿元,比上年20.9亿元增长78.23%。
然而,作为消金行业的“黑马”,中邮消费黄金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900万元,但与去年同期的1.39亿元相比,净利润同比下降64.75%。
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中邮消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逾期用户集中爆发,影响了本期计提。为确保资产质量,中邮黄金优化资产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规模。4月以来,中邮消金业务逐步恢复,新增逾期金额逐步放缓,增量明显下降。
9月19日,消费金融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消金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成本高、客户营销成本高、贷后压力大。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疫情出现,偿债能力下降。受国家政策、疫情和竞争压力的影响,今年持证消费黄金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邮消金业绩波动的背后,除了受疫情影响外,高管频繁更换也广受争议。
据统计,中邮消金从成立至今5年,已先后有3任总经理,分别是此前历任邮储银行消费金融部总经理、邮储银行广东分行副行长等职的王蓉晖、担任过邮储银行西藏分行负责人的余红永,直到近期,王晓敏担任中邮消金总经理。
与之前直接从大股东邮储银行分行调人不同,此次,中邮消金的总经理来自内部提拔,总经理一职空缺近一年后,王晓敏由副总经理升任。
对此,9月20日,中邮消金回应记者表示,公司高管变更属于正常人事变动,公司所有高管变动,均需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上报银保监局核准其任职资格后方可履职,有严格的监管流程。
对于之前历任总经理的邮储银行背景,中邮消金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方面可以把银行工作实践经验、经营管理、合规意识带到公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与邮储银行等股东的协同发展,探索创新模式并提升能力,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及合力,打造公司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但事实上,采用银行大集团作战、大资金、批发业务的方式,已不足以适应目前的消金行业发展,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极“热”的消金领域立足,银行系消金还需找准自身定位。
疫情冲击波
“疫情之后行业进入洗牌期,流量数据广、负债成本低的头部机构和细分场景可靠、资产端定价能力强的垂直机构将走出低谷。”9月20日,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向记者表示。
9月20日,中邮消金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虽然疫情会给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带来压力,影响业绩增长,但也迫使公司加快调整业务结构,加大投入在科技方面,加快科技应用,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据悉,目前中邮消金技术人员400余人,占公司总人数的近50%。同时,今年下半年,中邮消金表示,将加强自营平台建设,巩固互联网渠道建设。
据了解,中邮消金建立了以自营渠道为主、合作渠道为辅的营销网络。截至2019年底,公司通过各渠道注册的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4%。
不过,记者发现,在中邮消金的主要自营渠道中,邮件钱包应用程序和主要产品“邮购贷款”和“邮购消费”近年来屡遭投诉和纠纷。疫情期间,有关“邮邮贷”的投诉量急剧增加,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高额滞纳金上。
记者从中邮消金办公室了解到,疫情期间,公司主动为客户减免利息费用。对于部分因疫情导致无收入或无法按期还款的客户,主动减少和推迟还款。然而,很难区分他们是否受到流行病的影响,更多的用户抱怨。
投诉数量同时增加
记者查阅中国司法文书网发现,近期中邮消金案件明显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中邮消金与借款人金融贷款合同纠纷民事判决数已达210件。
9月18日,一位接近中邮消金的人士透露,诉讼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因为公司与广州互联网法院进行了合作和沟通,并进行了一批诉讼。大多数诉讼是由逾期引起的”
对此,9月20日,中邮消金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向金融机构募集资金,符合现代法律精神和我国整体法治的要求。以这种方式进行征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同时,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中邮消金投诉量高达2176件,投诉原因主要是“高利贷”和“暴力催收”。
对于暴力催收,有消费金融行业人士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一方面由于经营压力,不得不增加催收频率,但与这些“专业”的借款人无关。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不断加大对消费金融规范力度。9月14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在消费者保护乱象整治方面,发现个别消费金融公司息费过高,强制搭售保险,部分客户综合融资成本超过24%,甚至接近30%。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