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葡萄酒学术报告会暨2020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年会”日前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刘世松以及业内专家、学者,相关高校、企业和研究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专家报告及青年论坛部分,专家学者分别就葡萄酒发酵过程控制、酿酒葡萄品质提升、产品文化体系、产区特色适栽品种研究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共同探寻葡萄酒科技创新与健康转型的融合之路,推进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会上,李华梳理了葡萄酒从神秘时代到发现时代重大事件的时间轴,并就葡萄酒的产业模式、葡萄栽培、自然葡萄酒、葡萄酒酿造等内容进行了分享。“葡萄酒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一种葡萄酒就像一个人,是由其经历塑造的。‘风土’则是生长在那里的葡萄及其酿成葡萄酒的‘指纹’。”李华表示,自然葡萄酒就是在酿造过程中要尽量少干预、少添加,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味。
如何推进中国葡萄酒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刘世松介绍,2021年,葡萄酒分会将筹备召开第三届中国葡萄酒学术报告会,搭建葡萄酒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葡萄酒健康发展;继续开展“葡萄酒科学家服务产区企业”活动,葡萄酒分会领导成员和常务理事要带头在产业扶贫、服务产区企业和科学普及推广中亮出葡萄酒学会品牌;筹备成立中国葡萄酒学术委员会,推动葡萄酒相关技术团体标准的制订,开展技术咨询和评价服务工作,为葡萄酒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启动大学生葡萄酒创新大赛活动,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开拓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葡萄酒科学知识普及,传播健康葡萄酒文化。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