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浙江省召开全省食品抽检质量提升暨抽检领域改革经验交流会。会上,数字化平台监管与食品抽检分离改革成为亮点,二者集中展现了浙江在建立健全食品抽检工作控制体系,提升食品工作抽检质量方面的成果。
采用数字化协同应用 提升食安治理质效
今年以来,浙江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特别是在国内率先开发建设基于食品抽检检测及其他食品安全相关风险信息大数据分析的“风险评估预警”、“问题智治”应用场景,首创“区域风险五色图、食品品种风险指数、重点风险企业清单”风险评估模型,构建食品安全风险协同治理新机制,将20余项食品抽检线下业务工作搬到线上来,加快推动了食品抽检数字化转型。目前,大屏、浙政钉、浙里办三个层面的应用已全部上线,服务日常监管。
据了解,在此前的抽检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排查,自动生成明确了“食用农产品中生物及其毒素”“豆芽和韭菜等人为添加”“瓶桶装饮用水等饮品中铜假单胞等生物及毒素”这前三位风险,便立即将其作为监督抽检重点,开展监管工作,实现了抽检的精准化、远程化、智慧化。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卢永福表示,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食品抽检工作已在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中率先从线下业务搬到线上,使得工作效果提升的同时深化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治理体系,提高了风险治理能力,加快实现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卢永福强调,浙江各级相关部门要强化数字化思维,按照“全流程、无盲区、精准性”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工作清单化、表格化、数字化,加快实现传统监管方式向数字化监管方式转型,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
实施食品抽检分离改革 增强食安监管公信力
食品抽检分离是将食品抽检监测工作中抽样和检验两个重要环节进行分离,通过建设现场抽样和实验室检验两支专业化队伍,细化抽检过程管理,加强抽检质量控制,从而提升食品抽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今年4月底,浙江在杭州市局、嘉善县局等11家单位启动食品抽检分离改革试点,其中县级实施“硬分离”,由执法人员直接抽样,省级实施“大分离”,机构之间做到“抽的不检,检的不抽”。
同时,该省通过举行全省食品抽检领域改革专题培训班,组织市县抽检专业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学习,编印《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实务手册》,组建食品安全抽样队等多种形式,推动抽检分离改革试点取得实效。
截至10月底,浙江省共94个县级局(单位)实施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占县级局(单位)总数的93%,成立食品安全抽样队97支(含市级抽样队3支),累计完成市级“大分离”抽样1636批次、县级“硬分离”抽样14638批次。
“随着食品安全治理不断深入,食品抽检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有必要借助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大载体,加快研究建立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挥食品抽检作用的有效工作机制。”卢永福表示,嘉善作为浙江 5 个县级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是长三角食品抽检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地区,在深入开展“抽样由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完成,检样由检验机构完成”的“硬分离”改革,为全省县级改革试点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据了解,自试点改革实施以来,嘉善围绕“五个不”要求,通过“互联网+监管”综合执法系统进行双随机操作,做到自动留存“双随机”历史记录,实现了抽检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督。同时,探索建立抽检全程“背靠背”制度,切断各方信息关联渠道,确保了抽检过程的公平、抽检信息的真实、抽检结果的可靠;在监督抽检中更加聚焦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抽检监测数据来评价食品安全治理效能,推动“分段为战” 模式向“检管结合”转型,试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明显。
现场,嘉善市监局以现场演示和视频结合的方式,模拟展现了食品抽检分离做法,杭州、宁波等多地围绕质量提升和改革作交流发言。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