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人身险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四大问题

10/15
2020
来源
新浪网
分享
10月15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开幕。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峰会并讲话。 针对疫情冲击下的人身保险业如何转型突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黄洪指出,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锐意开拓强化创新发展、真抓实干服务社会民生、坚持不懈强化党的领导。 人身保险业转型取得4大积极进展 人身保险业自2013年拉开转型大幕以来,至今已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点体现在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服务民生能力加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以及风险防范成效显著四个方面。 01 发展质量方面 人身保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保费收入从2012年的1.18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8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8.4%。 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从2012年的6.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7%。 经营效益更加可观。盈利公司数量从2012年的21家增加到2019年的63家,行业净利润7年增加了29倍,达到2429.2亿元。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我国10家保险公司入围,数量上仅次于美国。 02 服务民生方面 2019年全行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保11.29亿居民,赔付支出661.87亿元,参保群众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普遍提升10到15个百分点;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已开展试点的15个城市中有13个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 03 改革开放方面 人身保险业更是费率改革的先行者。 黄洪指出,人身保险业率先完成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主流产品价格下降20%左右,业务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成为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亮点。 04 风险防范方面 我国保险监管已经从模仿者成长为区域的引领者,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大幅提升。 目前风险处置工作有序推进,个别公司风险正在逐步化解。在持续严监管态势下,全行业未发生群体性事件,未出现区域性风险隐患。 2020年6月末,人身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04.4%,综合偿付能力溢额2.09万亿元,1-6月经营活动现金流9503亿元,同比增长78%,具备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人身保险市场仍存4方面短板弱项 虽然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当前我国人身保险市场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 黄洪指出,虽然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位列全球第二位,但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只有4.3%和430美元。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时,我国人身保险业发挥的风险补偿作用非常有限。 其次,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少公司仍然依赖传统商业模式,重规模、轻质量,重资产、轻负债,重业务、轻服务,靠“人海战术”、“跑马圈地”掠夺市场,发展方式粗放。 再次,风险管控能力薄弱。个别公司治理问题突出,存在股权代持、股权高比例质押、关联交易、高管渎职失职等现象;少数公司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大量投资于高风险资产,未来风险爆发概率较高。 最后,党建工作仍需加强。全行业仍存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不到位问题。 人身保险业面临4大挑战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给人身保险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黄洪指出,从需求侧看,经济下行会造成居民收入减少,在金融产品选择上,会增加期限较短的储蓄类资产配置,减少期限较长的保险产品购买。从供给侧看,疫情加大了保险业传统模式销售的难度。 其次,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发达保险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必将对我国传统保险业不断带来冲击。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凸显出我们保险业务高度依赖“面对面销售”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同时,互联网等科技发展和疫情的出现也深刻改变人身险行业的发展形态、运行逻辑。 最后,风险化解难度不断加大。 经济下行引起的资产价格下降和企业经营困难,可能诱发相关企业债务、信托等金融产品的违约,进而造成行业资产减值,外部信用风险向行业内传导的风险加大。随着美国大选临近,在政治、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对我国进一步采取难以预料的施压手段,加大行业发展压力和风险隐患。 人身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4大途径 人身保险业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和突围? 黄洪提出,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锐意开拓强化创新发展、真抓实干服务社会民生、坚持不懈强化党的领导。 其中深化改革开放排在首位。 黄洪表示,人身险行业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风险保障需求;深化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强化责任准备金监管力度,切实防控负债风险;深化公司治理改革,强化“三会一层”职责,完善激励约束;深化资金运用改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保障投资安全;深化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拓宽资金补充渠道,强化资本约束;深化行政许可和法人机构监管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运行效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沟通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增强“走出去“”的竞争力。 在创新发展方面,尤其要加大营销体制创新。 黄洪指出,行业加快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改变现行主流的金字塔式营销团队模式,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额组织利益,降低营销成本和公司负担,更好地让利于消费者。要加大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发展“小而精”的专业化保险公司,积极推动扁平化、层级少的公司管理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发展效率。“行业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立于不败之地。”黄洪强调。 在真抓实干服务社会民生方面,黄洪指出,要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结构转型、中等收入群体增加和消费升级等新趋势,持续推进保险服务转型升级。 最后,黄洪强调,人身险行业要坚持不懈强化党的领导,必须要坚持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21690","PageTitle":"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人身险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四大问题-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21690},"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 我国新股发行的价格行为、市场时机与IPO浪潮研究-股票证券 - 图书中心 | 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中心 > 股票证券 > 图书介绍
我国新股发行的价格行为、市场时机与IPO浪潮研究
胡志强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12-01
字数:43.1万字 文件大小: KB 上传时间:2018-06-22
83人气 10收藏 50下载
导 言
目 录
作品信息
《我国新股发行的价格行为市场时机与IPO浪潮研究》是关于新股上市发行的学术专著,内容包含IPO长短期行为、IPO浪潮现象、IPO市场时机等前沿理论,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第一章 我国IPO抑价与长期价格表现影响因素研究发行制度改革前的证据 1.1 IP0短期价格表现与长期弱市的解释 1.1.1 国外研究回顾与理论解释 1.1.2 国内研究概况 1.2 我国新股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发行制度改革前的证据 1.2.1 样本选取及变量说明 1.2.2 实证研究 1.2.3 小结 1.3 影响新股长期表现的因素分析 1.3.1 横截面时间序列分析 1.3.2 多变量回归分析 1.3.3 小结 1.4 IP0定价与影响因素的启示 1.4.1 实证结论的综合分析 1.4.2 对于我国新股市场效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新股不同发行方式下IPO抑价和长期弱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1 IPO发行方式及对价格行为的影响 2.1.1 世界主要IPO发行方式 2.1.2 我国首次公开股票发行方式的演变 2.1.3 新股询价制的特点 2.1.4 新股发行制度与价格行为 2.2 IPO发行方式变迁下新股长短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2.2.1 研究设计 2.2.2 实证研究 2.2.3 小结 2.3 各种发行方式下新股长短期表现的回归分析 2.3.1 各种发行方式下新股首日超额收益率的回归分析 2.3.2 各种发行方式下新股长期收益率的回归分析 2.4 实证结果分析与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 2.4.1 实证结果分析 2.4.2 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 第三章 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和长期弱势影响研究 3.1 承销商声誉与IPO价格行为 3.2 IPO抑价和长期弱势文献中的承销商因素 3.2.1 IPO抑价和长期弱势中的承销商因素 3.2.2 承销商声誉与IPO价格行为的文献 3.2.3 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及承销商的作用 3.3 承销商声誉的衡量 3.3.1 国外承销商声誉的衡量方法 3.3.2 国内承销商声誉的衡量方法 3.3.3 承销商声誉衡量方法的选择 3.4 承销商声誉与IP0抑价的实证分析 3.4.1 承销商声誉与IP0抑价现象的检验 3.4.2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0抑价的回归分析 3.5 承销商声誉与长期弱势的实证分析 3.5.1 承销商声誉与长期弱势现象的检验 3.5.2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0长期弱势的回归分析 3.5.3 承销商声誉与发行制度改革 第四章 新股发行制度对承销商托市的影响研究 4.1 发行制度与承销商托市 4.1.1 发行制度与承销商托市的关系 4.1.2 承销商托市的概念及理论解释 4.1.3 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4.2 承销商托市理论与近期研究进展 4.2.1 新股发行抑价与托市关系综述 4.2.2 承销商托市动机与声誉理论 4.2.3 承销商托市行为的测量与界定 4.3 新股发行制度下我国券商托市行为比较 4.3.1 股票发行制度对券商托市行为影响研究 4.3.2 实证研究及结果 4.4 我国券商托市声誉动机的实证分析 4.4.1 新股发行制度与承销商声誉理论 4.4.2 实证研究及结果 4.5 发行制度对承销商托市行为的影响 4.5.1 实证结论说明 4.5.2 相关讨论 第五章 IPO定价的博弈方法与议价模型研究 5.1 新股发行中的博弈 5.2 新股发行中的博弈关系分析 5.2.1 IP0发行中承销商与投资者博弈模型 5.2.2 新股发行中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博弈模型 5.2.3 新股发行中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 5.2.4 我国新股发行中的博弈均衡与得益分析 5.3 合作博弈的IP0议价模型 5.3.1 模型说明 5.3.2 模型的构建 5.3.3 模型的证明 5.3.4 合作博弈IPO议价模型的结论分析 5.4 IP0定价的博弈策略选择 第六章 股权分置改革与IPo效率研究 6.1 IPO的效率问题 6.1.1 IPO效率的界定 6.1.2 本章 对IPO效率问题的研究创新 6.2 IP0效率理论与前期研究回顾 6.2.1 国外效率理论与前期研究 6.2.2 国内效率问题前期研究 6.2.3 国内外效率研究的侧重点比较 6.3 股权分置改革对IPO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6.3.1 我国股权分置现象的历史缘由 6.3.2 股权分置下IP0效率缺失的理论分析 6.3.3 股权分置改革与IPO配置效率的实证检验 6.3.4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配置效率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IPO效率改进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IPo浪潮现象与IPo定价研究 7.1 IP0浪潮与新股定价的理论与研究成果 7.1.1 IPO定价的研究成果回顾 7.1.2 IPO浪潮的研究成果 7.1.3 对IP0定价理论的传统解释及质疑 7.2 IP0浪潮中的新股定价模型 7.2.1 前提假设 7.2.2 模型结果 7.2.3 模型证明及解释 7.3 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行为的实证检验:模型验证 7.3.1 研究设计 7.3.2 实证研究结果 7.4 IPO浪潮与发行制度改革 7.4.1 结论和启示 7.4.2 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思考 第八章 我国A股市场IPO浪潮现象存在性的实证研究 8.1 IPO浪潮现象存在性的研究背景和理论解释 8.1.1 研究背景与方法 8.1.2 IPO浪潮现象文献综述:存在性检验与理论解释 8.2 我国A股市场IPO浪潮现象的实证检验 8.2.1 研究设计 8.2.2 IPO浪潮的基本统计特征 8.2.3 模型选择与模型检验 8.3 我国IPO浪潮现象存在的原因与影响探讨 8.3.1 实证研究结果及模型评价 8.3.2 我国A股市场IPO浪潮现象原因分析 8.3.3 对于完善我国发行市场的探讨 第九章 IPO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 9.1 IPO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9.1.1 早期的IPO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9.1.2 IPO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的发展 9.2 IPO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 9.2.1 IPO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国外研究 9.2.2 IPO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国内研究 9.3 IPO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检验 9.3.1 研究设计 9.3.2 基于Baker和wurgler市场时机选择模型的实证研究 9.3.3 基于A1ti市场时机选择模型的实证研究 9.4 研究结果 第十章 市场时机选择与IPo浪潮现象 10.1 市场时机选择与IPO浪潮研究背景与理论解释 10.1.1 国外关于IPO数量波动研究的理论综述 10.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0.1.3 本章 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 10.2 公司最优上市时机选择模型 10.2.1 模型简介 10.2.2 模型基本假设 10.2.3 构造模型中的市场条件变量 10.2.4 IPO最优时机 10.2.5 公司何时上市 10.3 基于上海证券市场数据的实证研究 10.3.1 研究所涉及的变量介绍 10.3.2 对IPO浪潮现象和市场变量相关性的研究 10.3.3 对IP0数量和市场变量相关性的研究 10.4 结 论 10.4.1 研究结论 10.4.2 局限和不足 10.4.3 后续讨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网友评论
{{Creator}}
{{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Library?id=1828","PageTitle":"我国新股发行的价格行为、市场时机与IPO浪潮研究-股票证券 - 图书中心","Redirect":null,"Data":{"Uploader":{"ID":14,"Face":"/_files/face/0/0wjg1lbb.jpg","UName":"召伟晔","UpArts":0,"UpRpts":16946,"UpLbies":30},"Rid":1828,"IsExist":true,"IsPdf":true,"PdfUrl":"/download2.mtachn.com/upload/PDF/我国新股发行的价格行为、市场时机与IPO浪潮研究.pdf","RePage":-1,"VCost":1},"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