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9.4万亿元,逼近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85%。
尽管险资规模持续增长,但配置难题如影随形,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利率持续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加剧,保险资金运用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联合战略发展专委会、行业发展研究专委会近期召开2020年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会上,各位险资大佬讨论了目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挑战,以及险资应对措施及下一步举措。从讨论的结果来看,目前险资配置面临着四大难题:低利率环境加大利差损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大;再投资压力凸显;投资收益压力陡增。对此,险资大佬开出三大应对举措。
会议由协会会长、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主持,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作总结发言。会议邀请人保集团副总裁李祝用,国寿资产党委书记、总裁王军辉,国寿养老党委书记、总裁崔勇,平安资产董事长万放,太平洋资产总经理陈林,太平资产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沙卫,华泰资产总经理兼CEO杨平,友邦保险中国区首席投资官陈佳做主题发言。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刘波,中英益利资产总经理孙键、长江养老董事长苏罡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讨论。保险公司高管或相关部门负责人80余人参加会议。
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挑战
会上,多家险企资管人士提到了目前险资面临的多重配置难题。
◆一是低利率环境加大利差损风险
李祝用:我国寿险业的负债成本总体偏高,行业存在“长钱短配”现象,资产负债久期缺口6.67年。从国外经验看,低利率环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险资产配置面临的首要挑战,需要资产端和负债端共同努力来应对。
沙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险资金负债成本显示出了较强的刚性特征,并未随市场利率下行而降低。在资产端配置难度上升、负债端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容易出现“利差损”风险。
杨平:保险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自于利差,保险资金的性质要求其在资金运作上需要通过资产负债匹配取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如果资产端利率持续下行,利差益变小甚至变负,则会对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甚至公司生存带来根本的变化。
◆二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大
王军辉:当前配置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价格水平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利率才有可能出现回升走势,今年的利率水平可能在较长时间处在一个历史低位。公开市场的融资条件宽松,冲击了非标业务的开展。后续保费收入可能出现快速增长,增加配置压力。
沙卫:国内市场利率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再加上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优质非标资产供给有限,保险资管进行资产配置的难度较大。
杨平:寿险公司负债久期普遍长于资产久期,如果利率持续下行,维持长期低利率,对于公司利润、偿付能力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会对保险公司持续健康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再投资压力凸显
李祝用:2013年-2014年保险业集中配置的高收益非标产品、协议存款等资产近年逐步到期,保险资金再投资压力很大。而目前,市场利率中枢快速下行,市场面临优质资产荒。考虑到负债成本和久期缺口,对资产负债匹配带来较大压力。
崔勇:长期看,养老金资产再投资风险较大,且利率风险的对冲工具比较欠缺,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下满足客户的保值增值需求是养老金公司目前面临的难题。
杨平:保险业整体还将面临较快的经营性现金流流入。尽管一季度疫情对保险业新保单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行业资金运用规模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过去几年保险行业通过配置保债、信托等资产提升整体收益,目前每年都有大量资产项目到期,再投资压力较大。
◆四是投资收益压力陡增
沙卫:净投资收益下行削弱组合收益基础。在疫情冲击下,国内市场流动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保持较为宽松状态,虽然难以出现零利率的情况,但国内利率中枢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低位运行已经成为市场共识,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保险资产组合的净投资收益表现。2019年有些同业的净投资收益率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这个趋势恐怕在2020年还将持续。
杨平:低利率和“优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的新增投资和再投资任务艰巨,收益匹配的压力剧增。倒逼保险公司在资产端通过投资高风险或高波动性资产博取高收益,或通过短钱长配弥补收益率缺口。
险资大佬提出三大应对举措
就上述险资配置面临的困境,各位险资大佬提出了三大药方。
◆一是资产负债两端发力,应对低利率环境挑战
李祝用:从负债端而言,通过保证回报并且较高回报的储蓄类产品快速积累资金的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需要创新保险产品,增加非利率敏感性的保险产品,降低负债的刚性成本;从投资端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努力缩小久期缺口,防范流动性风险,降低潜在的利差损风险,增强保险韧性的支撑。
沙卫:从发展定位看,要平衡好“保险”与“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方向上要服务保险主业,本质还是落在资产管理,必须要不断提升具有保险特色的资产管理能力。
陈林:加强资产端和负债的双向有效互动。保险资管业正处于开放的背景,未来更趋多元化,竞争更激烈。核心优势是固收+产品投资的经验,包括绝对收益的投资管理的经验,需要加强产品化意识和运营能力。
◆二是大类资产配置坚持长期、价值、多元化投资
李祝用: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抓住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配置机会。在下阶段资金运用时,需要把握“三个机会”:抢抓结构性机会、阶段性机会,把握底部战略性配置机会。
崔勇:通过长期投资平滑短期内的收益波动,更好地抵御疫情这种黑天鹅的事件突发外部冲击,通过投资有成长价值的公司实现养老资金长期福利增长的目标,通过一个多元的投资更好地应对国内外资本市场估值的大幅度波动。
王军辉:强化底线思维,做好不同市场情景下的应对预案,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底线思维下适当地配置收益率具有相对优势的固收品种,同时做好核心权益资产的布局,进行提前选择和投资。
沙卫:平衡好“传统”和“另类”。低利率时代,必须要通过策略化、风格化的资产配置来构建兼具稳定性和收益性的传统投资组合,并积极探索另类投资的“非标转标”。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权益投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另类业务的转型。
陈林:强化对资产中长期价值的把握,重视次生灾害和尾部风险,做好超预期风险的应急预案。保持长期资金配置的窗口期和再平衡,坚持底线思维、常识思维和逆向思维。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的风险承受力,建好工具箱和保险箱。
◆三是守住风险底线,加强风险防控和风险管理
李祝用:面对当前突出的信用风险,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要坚持投资信用不下沉。通过加强信评能力建设,强化信用风险分析,来防范信用风险,优化持仓信用结构。
崔勇:做好风险敞口管理、压力测试及极端情况准备。加强各账户的权益敞口监控,做好绩效归因分析,全面开展压力测试,提前制定好极端情况下回撤应对方案,控制组合的波动性,获取长期稳健的收益。
沙卫:加快从“风险管理”转向“管理风险”。提升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定价风险的能力。保险资管的客户主要是政府和大型企业,投向主要是不动产和基建,现金流清晰、信用风险相对可控。未来要有更扎实的尽调方法、更丰富的管理手段,坚定地走专业化道路。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