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近日表示,新基建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着力抓手,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基础设施转型,是新时代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经之路。目前,数字基础设施机遇挑战并存,应做好中长期规划,加快数字技术与行业融合技术研发、推动融合发展。5G领域,应激发行业企业应用需求,从行业角度推动垂直应用创新与规模化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机遇挑战并存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稳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有重要影响。大型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比如阿里巴巴打造数字化管理、腾讯提出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百度开放了技术成果。”张平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网络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彰显了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产业定位。”
张平也提到,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很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我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全世界有的工业体系我们也有,但基本上是按照行业发展惯性思维和路径衍生的,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金融、电商、物流、咨询、生产性服务数字化相对滞后。”他说。
此外,国际化方面也面临挑战。“发达国家也在快速部署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而且国际贸易争端频起,2018年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数字领域是焦点领域,部分国家提高了对我国的贸易投资壁垒,收紧了对华交流合作。”张平说。
激发行业企业5G应用需求 推动垂直应用创新
张平表示,数字基建突破了“铁公基”和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他认为,新基建的核心层,是以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比如5G基站、IDC数据中心等等;第二层是通过智能化软硬件对现有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如工业互联网;第三层是新能源新材料如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新基建的前两个层次内容。
张平认为,5G是全球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已经成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世界各国高度重视5G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70个商用网络。中国和美国成为全球5G专利申请的聚集地,中国进入了第一梯队,5G标准化进程良好。
张平表示,5G的市场需求培育需要一定的时间,除了2C类业务,相关垂直行业的激发和培育也应是重点。“5G商业模式应用发展在探索中,5G发展离不开人力财力的投入。同时,人工智能、高清视频支持5G融合发展相关技术成熟度并不高,需要一定时间和大量的产业投入。”他说。
为此,张平给出了四方面的建议:一是支持5G网络快速部署,给予运营商投资绩效和考核倾斜政策;二是支持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如工业控制、智能车联网等;三是加强产业引导和宣传,激发5G应用需求,从行业角度推动5G垂直应用创新与规模化发展;四是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如支持企业上市、加大社会资本投入等等。
加快数字技术与行业融合技术研发
张平还对数字基建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做好数字基建发展中长期规划,给予参与数字基建的国企央企进行考核机制调整的权限。
二是加快数字技术与行业融合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基建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5G+工业互联网、5G+医疗需要更多的研发工作。
三是鼓励发展基于数字新基建的创新应用。中央、省、市开展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和遴选,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经验总结。
四是要加快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开展订单制、学徒制等多元化的人才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
五是创新面向数字基建的财税金融政策。
六是完善数字“新基建”的安全保障。建立基础平台、业务平台、应用程序、数据接口等环节保障能力和防护措施,完善面向数字新基建安全评测和风险评估等制度,建立应急响应预案、事件处置联合机制和应急处置团队。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