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 > 正文

香港《南华早报》:江豚危机呼吁长江治理

05/12
2020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
千百年来,“长江女神”白鱀豚一直在江中游弋。但随着中国经济风起潮涌,白 鱀豚成为第一种因受人类影响而灭绝的鲸类动物。其相对名气较小的堂兄妹江豚仍幸 存,但数量已不足千只,比大熊猫还稀少。若不直接干预,长江里最后幸存的这种哺 乳动物在短短数年后也将步白鱀豚后尘。 专家表示,倘若江豚灭绝,也将无法拯救长江本身。长江流域不但为中国14亿 人口的1/3提供水源、交通和食物,还为国家贡献40%以上的GDP。大坝、化 肥流入和过度捕捞等因素正严重影响江中水生物。因此,中国领导人早在2016年 就表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今年1月起,中国在长江干流 和包括周边湖泊在内的重要支流等流域开始为期10年的“禁渔期”。对于将成为反 映此类努力成败“印章”的江豚来说,禁渔令并非赖以生存的唯一希望。沿长江两岸 ,那些将拯救这条河流本身及江豚的清洁水项目正处于不同阶段,并面临不同挑战。 时钟正嘀嗒作响。 在长江下游,金融、高科技和工业区仅占中国领土的1%,但贡献全国10%的 GDP。尽管跨国公司常被指损害长江生态,但企业越发意识到环境退化对生产构成 的危害,并进行彻底改变以保护资源。 长江支流赤水河流经相对贫困的三省份。云贵川曾竞相从赤水河引水却都不愿承 担保护责任。但如今三省已合作开展保护和治污。为说服当地民众使经济脱离捕捞和 采矿,政府正大力推行一种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赤水河畔沿岸已出现一些新建自行 车道。例如在五马镇,菜地已变成生态农场、纸厂已被关闭…… 对长江未来至关重要的战场是中游地区,当地传统经济模式正与生物多样性进行 一场拉锯战。这里也是许多最后的江豚赖以生存的野外区域。有关部门正努力使洞庭 湖的一部分重归工业前状态。在自然保护区内繁殖的江豚群体已从当初的5头扩大到 如今的近80头。但这也仅能赢取一些时间。倘若江豚无法最终回归一条更清澈的长 江,此类物种的生存希望渺茫。 [18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95665","PageTitle":"香港《南华早报》:江豚危机呼吁长江治理-宏观经济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1,"Name":"宏观经济","Sort":0},"Rid":95665},"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