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票据 > 正文

发挥票据支付融资功能支持疫情后经济发展

05/14
2020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分享
编者按: 票据是当前适合发展的金融产品,加强票据业务发展,可以有效对接供应链上下游,提升企业支付与融资效率,节约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对国家需要发展、前景可期、短期资金急需的企业,完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及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对冲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抓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国务院及多部门密集出台了保民生、促生产多项经济刺激政策。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票据是当前适合发展的金融产品,加强票据业务发展,可以有效对接供应链上下游,提升企业支付与融资效率,节约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对国家需要发展、前景可期、短期资金急需的企业,完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支付融资功能 支付属性是票据的基本属性,广泛应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是中小企业重要的支付方式。融资属性是票据的又一基本属性,在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中均体现了其融资属性,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属性,主要体现在“价格低廉”和“受众面广”等两方面。 当前是发展票据的大好时机。一季度,票据市场总体呈现出运行平稳且韧性增强的特点,在支持复产复工、改善融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全市场票据业务总量37.83万亿元,同比增长8.38%;其中承兑6.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2%;贴现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6%;交易15.81万亿元,同比增长9.73%。 以上数据说明票据非常适合经济复苏所需,如能加强部门间、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可通过有限的政策资源盘活更多供应链、产业链,实现更可观的经济成效。笔者认为,在经济复苏期间大力推动票据市场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挥票据服务经济积极作用的思考 经济复苏中的金融业务开展离不开财政等部门政策支持,票据业务发展的关键就是承兑兑付问题。如果将工信委、财政、税务、银行保险等政策合力应用于票据业务,将最大限度发挥票据支付与融资的功能,更快推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商贸流通的全面恢复。 政策制定部门协同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部门和税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提出工作方案、业务方案、风险救济方案和支持企业白名单等。 实施主体分工明确。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融资担保基金(以下简称“各级担保基金”)负责具体开展白名单企业各项票据担保、贴息工作,负责协调各级财政部门对接类再贴现(财政资金支持)并落实财政救济。商业银行负责白名单企业具体开展各项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负责落实监管部门制定的金融救济政策。保险公司负责参与白名单企业的商业保险金融支持,负责落实监管部门制定的金融救济政策。各地税务部门负责根据税务总局要求落实白名单企业各项减免税收的政策。 今年票据市场承兑量据一季度实际结果预计,全年为20万亿元-22万亿元,银商票的比例约为85%:15%,按全市场占比5%-6%估算,建议企业白名单承兑担保目标值定位在12000亿元(含企业具有保证金部分),其中银票承兑担保10000亿元,商票承兑担保2000亿元。建议贴现贴息量按承兑量的60%估算,对约7000亿元贴现业务办理贴息;对接类再贴现业务量按贴现量的10%估算,对接700亿元类再贴现业务(区别央行再贴现)。 企业白名单建议由工信部牵头,会同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税务总局依据“政策有支持、短期(一年)可偿还、发展有希望”的原则,设立中小企业准入标准,并依此制定企业白名单。 承兑应引入担保。银票承兑业务目前主要依托保证金+授信方式开展,各级担保基金介入担保后,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缴纳保证金的比例,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担保基金仅需对非保证金部分(即敞口部分)担保,相比其他融资产品,担保比例相对较低,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企业。商票承兑业务由企业自行发起,担保基金介入后,可以大幅提升商业信用,改善商业承兑汇票的流通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担保基金可在出票和承兑两个环节介入并实施担保。出票担保,由担保基金在商业承兑汇票出票环节对出票人保证,业务流程类似于银行承兑汇票担保流程。由于前期出现多起恶意冒用央企名义承兑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情况,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建议担保基金在保证协议中要求,该票承兑人必须满足央企“企票通”及省市央行信息平台和省市相关信用信息平台要求,承兑后必须在上述平台登记,如出现恶意冒用其他企业名义承兑等情况,担保基金不担责。 贴现应开展贴息。各级财政可考虑对白名单内企业所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进行贴息。从票据类别看,银票贴息针对企业所持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开展,商票贴息可针对担保基金已保证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开展。票据贴现贴息可以采用两种模式开展,模式一是由白名单内贴现企业凭贴现凭证自行向财政申请贴息,经财政审核后发放贴息款项;模式二是财政与商业银行合作,由商业银行批量提供白名单内企业的贴现放款凭证,经财政审核后发放贴息款项。由于银票贴现价格远低于流动资金贷款,相应产生的利息也较少,与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相比,同样金额的贴息资金可以补贴更多的票据贴现业务,覆盖更广泛的中小微企业。 类再贴现应对接财政资金。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央行进行贴现,实际上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是货币政策调节手段之一,其在传导货币政策,调节信贷投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财政部门需加强与央行的沟通协作,在不影响现有再贴现规模、再贴现业务的前提下,尝试财政资金对接类再贴现业务,类再贴现业务可针对白名单企业开展,类再贴现利率可在现有再贴现利率基础上适当下浮,商业银行也相应下调贴现利率。通过财政资金对接类再贴现,可有序扩大再贴现业务规模,引导商业银行将贴现资金投入白名单企业,确保财政再贴现资金流入真实的贸易中,加速推动实体经济资金循环。 政策建议 担保费率。建议各级担保基金主动降低担保费率,建议商业银行实行部分减免承兑费,保证金也要适当降低比例,保险部门对保费部分减免,确保不大幅增加白名单企业融资负担。 税率。建议对白名单企业实施优惠税率,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为白名单企业办理的票据相关业务减免增值税。 监管政策。建议适当放宽对商业银行承兑保证金存款占总存款比例不得超出30%的限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票据投入力度,对白名单企业积极开展各项票据业务。 针对担保业务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建议由工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拟定风险救济方案,包括财政救济和金融救济两部分。出现票据担保信用风险,可考虑由财政救济、金融救济共同出资垫付,即根据事先商定的比例,由财政资金垫付一部分、商业银行核销一部分、保险公司理赔一部分,共同助力国家需要发展、短期资金急需、且发展可期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财政救济。财政部门可设立专项风险处置准备金,用于对冲承兑担保可能引发的垫款等信用风险事件。专项风险准备金由各级财政共同出资。 金融救济。工信部门可与央行、银保监会协商金融救济方案,明确救济比例,金融救济包括银行核销和保险理赔两部分:银行核销,依据商定比例,商业银行需承担部分金融救济工作,及时核销一部分票据担保风险,确保整体方案有效运行。保险理赔,按保险理赔相关程序办理。 上述方案只要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部门与企业紧密配合,实际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协调,票据就能在服务疫情后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肖小和 木之渔 [33]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92444","PageTitle":"发挥票据支付融资功能支持疫情后经济发展-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92444},"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