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资管新规后信托行业相关政策文件梳理
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在金融行业中掀起了整改的浪潮,针对信托行业,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接连发布相关监管文件,细化管理办法,协助信托行业平稳度过转型期。
二、各类型监管文件主要思路
自信托进入中国以来,各项整改、调整和转型工作与之一路相随,逐渐形成在监管下规范发展的重要金融行业,也是金融业务覆盖最全面的金融机构。以下将对各类型文件主要有哪些指引规范做简单梳理,从而发掘监管部门对行业主要的引导思路。
近年来信托行业因股权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公司治理问题,导致部分信托公司风险事件频发,是信托转型的重要阻力。《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加强信托股权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强化股权穿透,建立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股东、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股权管理体系,禁止信托公司股权代持;二是强化信托公司股东责任落实,明确信托公司主要股东不得以发行、管理或通过其他手段控制的金融产品持有同一信托公司股份;三是明确信托公司建立关联方名单管理制度,完善关联交易内控机制安排;四是加强信托公司治理建设,要求信托公司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坚持“放管服”改革,最主要的是对非银金融机构的简政放权,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取消部分许可事项,包括对非银机构股东首次持有或累计增持股权不足5%事项的审批,以及其他对股东、高管变更的审批;二是简化部分审批流程,包括简化非银机构合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入股境内外法人金融机构的“准入”“准出”许可程序,以及办理其他合并事项的简化。此《办法》出台最重要的是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提升准入监管质效。
为进一步落实资管新规,规范信托业稳健发展,银保监会出台《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制定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买者自负的私募业务定位,打破刚性兑付,任何机构和个人参与任何资金信托,都要依法识别、管理并承担投资风险;二是聚焦资管新规,以加强产品监管为抓手,明确资金信托业务的经营规则、内控要求和监管安排,促进资金信托监管到位;三是严守风险底线,要求信托公司加强资金信托风险管理,限制杠杆比例和嵌套层级,实现风险匹配、期限匹配,防范风险向信托公司不当转移或向金融市场外溢;四是促进公平竞争,精简制度体系,统一监管规则,促进资金信托制度匹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今年以来发生多次信托产品频繁爆雷和信托产品逾期事件,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重点要求信托公司加大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和化解工作;第二,对压降信托通道业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三,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以上信托行业相关监管文件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已成监管部门第一要务,资管新规以及其他相关政策,表达出的不仅是对行业转型的要求,更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化解信托行业风险。其次也有部分监管办法简化了部分事项相关流程,一定程度上为信托公司发展提供便利。
三、监管政策对行业影响
2020年11月6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首次以专题形式呈现信托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截止2019年末,信托公司承担风险管理责任的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风险率同比上升1.75%,达到3.04%。针对信托行业出现的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违规,过度追求盈利违规开展非标资金池信托业务等现象,监管部门及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在行业内各机构配合落实下,执行效果将逐渐显现。
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持续向回归本源、强化主动管理能力的方向转变。信托行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要求,在投资领域上变化明显,工商企业成为信托资金配置的第一领域,信托资金脱虚向实效果显著。未来信托行业的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体系建设,新的监管有助于信托行业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和资产管理能力,加快信托行业转型,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