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
和技术创新。在这次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科技对
战胜疫情的支撑作用,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责任、尽锐出战,尽快攻克疫情防控
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几个月来,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国科研攻关取得积极进展,有力支撑了疫情防
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材行业不仅踊跃捐款援建、紧急驰援大量优质建材,
同时还发挥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优势,其中,中国建材集团、金隅集团、海螺集团等为
代表的龙头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开展科技创新和攻关,以建材“黑科技”为全国抗疫
支援了大量先进材料,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组织员工积极复工复产,生产关键部件高精度红外摄像头。其
镜头采用8微米~12微米高透过率的红外硫系玻璃作为镜片,不仅可快速、精确地
测量人体温度,而且测温范围广,测温误差低。
南京玻纤院膜材料公司生产的高效玻纤空气滤纸,对新冠肺炎病毒依附飞沫形成
直径1微米~5微米气溶胶的颗粒过滤效率超过99.97%,在抗疫初期为一线火
速交付数十吨高效玻纤过滤纸,用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北京、上海等医疗项
目的无菌室及其配套工程。
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凯盛君恒有限公司积极组织抗疫生产安排,专业生产的5.0
中性硼硅玻璃管恰好是疫苗等注射剂包装用玻璃瓶的直接原材料,目前正在供全国开
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机构使用。
此外,金隅集团发挥环保科技企业优势,积极参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为服务首
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中,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弃
物,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第二战场”。
经此战“疫”,已有很多建材企业表示,希望在自己的产品上增加抗菌功能。行
业科技研发的目标也将更加倾向于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
建材行业以科技创新抗击疫情的事例不胜枚举。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疫情物
资生产保障,这正是疫情暴发以来行业企业的真实写照。龙头企业在抗击疫情中牢记
使命、克服困难、攻克难点、打通堵点,一项项高端科研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
出,成为抵御新冠肺炎的“防护墙”。
战胜疫情,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产业与时间的赛跑。
回顾这次整体防控工作,科技已经应用到防控一线各个环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
活各个场景。各种硬核科技得到广泛应用,背后体现的则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式
发展。
为全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瞻远瞩,开启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
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
生、自主创新。”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的战略眼
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指导推动科研攻关工作不断
取得突破,为防控一线提供了“最有力武器”。
正是由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使我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科技
竞争、产业竞争、贸易竞争,乃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始终居于主动地位。这彰显出
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科技的伟大力量,展现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中
国的科技抗疫无疑会为世界抗疫斗争注入信心。
而近些年,放眼全球,我国建材行业在部分领域取得的突破,以及在国际舞台话
语权的提升,也无一不是坚持自主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产业的成套技术装备已达到世
界先进或领先水平,占据了国际市场主要份额。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更是先后进
入世界500强。如今我国建材工业已经从跟跑、并跑向领跑前进,从引进消化吸收
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从低端产业向绿色、智能、信息化的高精尖产业转型。
科技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任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
新。在这次战“疫”中,科技创新的力量赋予了建材行业更多的使命。这场抗击新冠
肺炎疫情的硬仗更加激发了建材行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信心与决心。
未来,我国建材行业更要锻造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
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之巅。
[19]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