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信息产业 > 正文

“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写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06/01
2020
来源
新华网
分享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也是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正式揭晓的日子,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自己的节日。 就在前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创新创造创业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的决心,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创新争先答卷。 报国为民:科技战“疫”勇担当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 面对史上罕见的疫情大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时代答卷如何书写?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高校、科研院所……疫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次次踏入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这令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面对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 疫情严峻之时,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坚定“逆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助力推动方舱医院建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率队支援抗疫一线,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三位院士为中医药抗疫作出突出贡献,陈薇院士团队争分夺秒攻关新冠病毒疫苗。 创造性地提出组建中医方舱医院,收治患者无一转重症;不辞辛劳,多次受邀与海外视频连线分享中医药治疗方案和疗效……疫情期间,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逆行驰援武汉的故事,感动亿万网友。 “科技是支撑这次抗疫的关键力量。”聆听了总书记的回信,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张伯礼感言,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场”,科学研究这时决不能松劲,还应发挥大作用。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疫情发生后,我国科技界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重中之重,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全力推进科研攻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报国为民、奋斗担当,是我国科技界的优良传统。科技是危中见机、化危为机的利器。”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不辱使命、开创未来。 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对科技工作者悉心关怀、寄予厚望。我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也激发了公众崇尚科学的精神,提振了民族信心。 “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从国内考察到出席中央会议,从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作出重要指示,再到贺信、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正是中国创新发展的路径方向。 5月的海南文昌,中国距离赤道最近的航天发射场。随着一声巨响,金色巨焰腾空而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万钧之力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从立项到首飞,长征五号B十年磨一“箭”。作为型号第一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亲历了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全过程。今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的他,在中国科技会堂聆听了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更加振奋。”李明华说,研制团队十余年负重拼搏,几度浴火重生,终获成功,自主创新是决定科技发展的生命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支撑我们勇攀高峰的天梯。 “当前,我们国家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更复杂的变化。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要靠创新,必须技术上更强大。实践证明,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快、更好。”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曾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激动地说。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是科技大厦最重要的地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向涛此次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他和一批科学家近年来抓住机遇,做出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工作,把我国高温超导的整体研究水平推到国际前列。 “这样的进步,是我国几代超导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近二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培养和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向涛说。 过去40年,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依然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向涛认为,有些“卡脖子”问题是卡在一个点上,有些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积累不够造成的。要彻底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必须从基础研究这个根上入手。 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在80多个国家的1万多家医院,平均每6秒就有一个产品被使用,累计受益2500万余人……22年来,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自主创新并一以贯之高强度投资研发。 1998年,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作为海归创业者,来到上海张江,参与到浦东开发的大潮当中。如今,常兆华成长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 在常兆华的创新团队中,一项产品的研发一般是8年左右,有时可能会长达12年之久,但没有一个项目因为研发时间过长半途而废,没有一名骨干成员因为枯燥和寂寞而选择放弃。 面对荣誉,常兆华说:“作为一名海归学者,我非常荣幸地见证了中国过去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并亲历其中,非常荣幸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为国家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常兆华感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给了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创业无穷的信心和勇气。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得知总书记的回信后,十分欢欣鼓舞。他说:“我国杂交水稻事业从无到有,其中遇到的难关,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科学知识攻克的。” “科技工作者既要有树立远大目标的勇气,更要有不断创新、不停学习的本领,一定要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勇攀高峰,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自己奋斗的终极目标。”袁隆平说。 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深感肩上重担,时刻如芒在背。愈是面临空前的国际竞争压力,科技界愈要高扬创新自信、卧薪尝胆,坚持自主创新、扎实工作,杜绝急功近利、浮躁浮夸。 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中国工程院党组向全体院士发出倡议:“坚持攻坚克难,做科技高峰攀登者;坚持科技报国,做高质量发展推动者;弘扬科学家精神,做社会风尚引领者。” 5月30日,科创中国平台正式启动,与科普中国一起构建起网上联系服务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进入新时代,立足新起点,肩负起强国富民的时代使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用爱国之志点燃创新激情,把报国之情转化为创造之力,以创新强动力、以创新增活力,让创新精神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创新争先答卷。 [44]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79243","PageTitle":"“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写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7924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