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建筑建材 > 正文

装配式建筑步入智能化,未来需解决工程碎片化难题

11/17
2020
来源
预制建筑网
分享
将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在工厂预制好,装运到工地现场,再搭成一个整体,整套程序下来节能、环保、可靠性高,这就是目前风靡建筑行业的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全国各地正掀起一股装配式建筑的浪潮,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和质量标准,并作出硬性要求,比如多地要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覆盖率如何?在发展中遇到什么挑战?11月5日-11月7日,《华夏时报》记者深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并采访了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好置业”)多位高管,一探究竟。 装配式建筑优势大 “我国的建筑业目前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现场施工模式,主要采用湿作业和手工作业方式,产品粗糙,精度低。房屋建造周期冗长,效率低下,传统建造方式亟待升级。”美好置业总裁、美好房屋智造集团董事长何飞向记者介绍道,传统建筑业耗能高、排放大,环境污染严重,工地脏、乱、差。粗放式管理,钢材、水泥、模板等材料浪费严重,成本高企。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节能、环保、节材;二是品质好、工期短;三是全寿命期成本低,后期方便维护,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铺开。 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但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且有一些技术难题。美好置业是国内较早涉及装配式业务的企业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一条成本、时间、质量三者平衡的模式。美好房屋智造集团总结构师、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技术研究院院长季征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4年开始,我们使用实心剪力墙体系,这个体系现在依然很流行,但有缺点,一是自身比较重、二是在连接方面不够严密,容易造成漏水等情况,想要在质量上达标就要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从德国引进的体系,它的优势是抗震性能特别好,防水、隔音、防火、隔热等性能也特别好,根本上是一种绿色的建材,形成十分安全、耐久的结构体系。” 季征宇说的就是装配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技术体系,这是美好房屋智造在本次住博会上重点展示的科技成果。据了解,该体系由两层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成,通过桁架或连接件连接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构件,经现场安装后浇筑混凝土填充中间空腔形成的混凝土墙板。不仅可以一体设计、多样批量,还能全自动化、便捷容错,能够保障施工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度地进行。 将智能化引入建筑业 本次住博会上,美好置业还展示了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制造模式。据何飞介绍,美好置业已搭建起以BIM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云管理平台,该平台覆盖从设计、成本管控、供应链管理到生产制造、项目建设全流程,通过信息实时共享提升各流程透明度,实现精益化生产、施工,保证精准化采购及最优化仓储。 “我们从设计开始就用到BIM技术,然后直接传递到工厂生产,然后再根据这个BIM技术直接跟踪到工地上,所有的流程在我们总部的控制中心系统里都能看到,就像送快递一样,这个快递还有多远到达,我们用手机都可以知道。”季征宇说道。 展会现场,按比例制作的美好房屋智造生产基地沙盘在展台真实呈现,观众可立体、直观感受其房屋智造工厂,也可深入了解数字化驱动PC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全流程。 据悉,目前美好房屋智造已在全国布局13大生产基地,辐射周边100-200KM范围内的城市,生产的PC构件精度可达2mm,实现生产线人员减少50%,生产效率提升5倍,单厂PC构件设计年产能可达30万立方米,可装配住宅400万平方米以上。 工程各环节有待融合 不过,装配式建筑要成为建筑业主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何飞表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特点并未充分发挥,用户市场对装配式的产品缺乏了解,开发商对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优势尚处于认知阶段。目前装配式建筑项目主要采用的是灌浆套筒体系,基于其既有的施工安装困难、成本高、工期长等问题,这也影响了叠合剪力墙技术体系的应用,市场推广难度大。” 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混凝土叠合剪力墙技术体系的特点、优势、发展方向等,通过示范项目、产品认证、等级评价、定向推介活动等予以推广。 另外,房屋建造环节多,比较碎片化,装配式建筑可能涉及多个环节,但又难以实现统一。季征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非常乐意把我们的技术与大家进行共享,但我们希望共享的不是碎片化、零散的,而是整体的。” 对此何飞表示,“应该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引导骨干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的主体责任,保障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引导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建筑最终产品和综合效益为目标,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和联动发展。 [19]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7834","PageTitle":"装配式建筑步入智能化,未来需解决工程碎片化难题-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7834},"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