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后疫情时代湖北企业复工复产,赋能武汉多式联运创新升级、拓展市场。日前,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首次推出 “无限致远,助力武汉多式联运再起航”线上直播系列活动。
活动中,分别以“从0到3万的奇迹,武汉铁水联运从无到有的创业与创新”为主题,进行在线直播。
作为武汉铁水联运示范项目、长江新丝路公司在直播中分享了抗疫行动中的多式联运服务和国企担当,并详细介绍了武汉铁水联运从零开始的创业、创新和发展——由武汉港航发展集团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联合申报实施,入选全国首批16个示范项目之一; 2018年3月实现常态化运营;2019年铁水联运集装箱量4万TEU,同比增长33%,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集装箱铁水联运基地。
李牧原秘书长介绍了我国铁水联运的发展历程和总体趋势,并提炼了武汉铁水联运项目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要有效整合碎片化的社会资源,建设物流通道、运营平台和服务产品,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线上技术进行创新,形成“重资产投资+轻资产服务产品+智慧云系统”的铁水联运业务模式。
李牧原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铁水联运示范工程运营单位,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了多式联运的通道作用,切实保障民生供应,助力企业正常生产。希望全国集装箱企业能够共同支持武汉铁水联运走出困境、恢复活力、创新发展。
“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全面讲解,多式联运最新装备集中亮相”线上推荐时,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首先介绍了多式联运技术装备的创新趋势,从技术和市场如何驱动行业进步入手,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多式联运装备发展的历史沿革、政策环境、行业痛点以及未来的创新发力点和市场增长点。多式联运相关装备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将达到千亿规模。
围绕目前业内最前沿的“立体交通”概念,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运智公司副总经理王海腾全面讲解了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以立体交通的思维,实现集装箱及各种运载单元在各集散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具有智能、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等显著优势,着力解决“中间一公里”的运输难题。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咨询研究部项目经理高璇在对智能空轨应用方案技术的经济评价中,补充列举了智能空轨系统在沿海港口、内河港口以及物流园区、铁路货场、机场货运站等场景的应用,以详实的数据论证了智能空轨系统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据悉,“多式联运创新示范项目线上推介系列活动”是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在疫情冲击下激发的全新业务模式,通过网络直播将多式联运企业推到前台,由协会做背书,不断推介优秀企业和创新项目,分享发展经验、探讨创新技术、解决瓶颈问题、挖掘合作潜力、为行业提供参考样本。
目前,“多式联运创新示范项目线上推介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场,累计观看量达3000余人次。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