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和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家单位对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开展执法检查。就该平台漠视相关法律法规,在收到驾驶员违法登记信息后,知道驾驶员的驾驶证处于“扣证状态”,仍为这些驾驶员提供召车信息,纵容驾驶员“无证”驾驶非法网约车,从事非法客运的行为,开具了《调查处理通知书》,并对其提出相关整改要求。
记者了解到,近日,上海市公安、交通执法部门密切协作,在短短18天内,成功破获一起重大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案,查获80余名涉嫌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的网约车司机。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通报了“4·22”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案件情况。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通报了“4·22”案件中驾驶员在使用假扣证决定书后在滴滴平台的接单情况,以及执法部门相关订单无法实时查询情况。
据了解,“4·22”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案件中有50名驾驶员通过使用伪造的交警部门暂扣行驶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取得车辆后,继续在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接单。据多名犯罪嫌疑人供述,其在拿到交通执法部门相关处罚文书后,便前往滴滴上海公司进行登记,之后滴滴上海公司给其“报销”。
《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明确规定,对非法从事经营性客运活动的驾驶员,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暂扣其机动车驾驶证3个月至6个月。
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在收到驾驶员违法登记信息后,知道驾驶员的驾驶证处于“扣证状态”,仍为这些驾驶员提供召车信息,纵容驾驶员“无证”驾驶非法网约车,从事非法客运行为。
据上海市网约车监管平台统计,今年5月份,滴滴出行平台被监管平台累计预警的黑名单车辆有15369辆,而其中有1626辆车是去年1-10月被交通执法部门查处过,且于去年11月抄送给全市各网约车明确要求停止派单,但滴滴平台仍继续为这些车辆提供召车信息。
在联合执法现场,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对前期已查实的三起滴滴出行平台为无资质车辆提供召车信息行为开具了《调查处理通知书》,要求该平台立即停止向被录入黑名单的非法网约车辆提供召车信息;立即停止向被交通执法部门查处过的非法网约车和公安交警部门扣证的驾驶员提供召车信息;立即停止向被录入黑名单的无资质驾驶员提供召车信息;严格禁止新增注册非营运车辆,包括禁止外地注册非营运沪牌车辆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经营。
记者了解到,下周起,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将每周抄送一次《被查处的非法网约车名单》给全市网约车平台,要求各平台严格落实停派和清退要求。同时,执法部门将加强线上执法监管,一旦发现有被查处记录的车辆再次接单,执法部门将采取“一单一罚”的措施,对相关平台严查严处。
据悉,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已通过定期数据交互方式,加强交通执法与公安交警双向信息比对力度,进一步完善执法文书移送流程。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