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密集发布被举牌的公告,不少公司被同一股东二次举牌。从举牌方
看,保险资金的身影较活跃。一些举牌方表示会继续增持。
扎堆发布举牌公告
近期上市公司被举牌的案例明显增多。仅7月以来,就有成都银行、三变科技等
多家公司发布被举牌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获同一股东二次举牌。以兴蓉环境为例,公司6月29
日晚间公告,三峡资本于6月23日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交易方式增持公司无限售
条件流通股79.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3%。本次权益变动前,三峡资
本通过集中交易方式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54%;三峡资
本一致行动人长江环保集团通过集中交易方式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
本的2.43%。本次权益变动后,三峡资本及长江环保集团累计持有公司无限售条
件流通股2.98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
梳理发现,多数举牌方此前已经持有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份。从举牌方式看,大多
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直接增持。此外,近期被举牌的上市公司均指出,举牌方
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变更。举牌原因均是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险资配置权益类资产
6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百年人寿于6月24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买
入顾家家居3616.16万股,占顾家家居总股本的6%,触发举牌线。截至6月
24日,百年人寿持有顾家家居账面余额为14.65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
为1.03%。
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太平人寿、华泰资产、国寿集团、中国太保、中信保诚
人寿相继举牌上市公司,举牌次数达15次。2016年至2019年,险资举牌上
市公司案例分别为11次、10次、10次和9次。今年上半年险资举牌次数创近年
来新高。
业内人士指出,险资密集举牌,透露出保险公司增配权益性资产,积极寻求对冲
利率下行、非标资产收益率下降,以稳住“资产端”收益。在债券和类债等产品收益
率下降的情况下,险资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同时,配置更多优质权益资产,以保证5%
左右的投资收益率。
前海开源首席分析师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险资通常举牌蓝筹股,且持
股时间较长,看好相关公司的长期发展,通过长期持股获得增值。目前险资股权配置
比例整体较低,而上市公司股价整体处于低位,险资有增加股权配置的需求和动力。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傅立春表示,保险资金属于金融资本,多看重金融控股投资,
与产业资本看中上市公司的战略协同存在较大差异。当前险资资金充裕,这也是举牌
案例增多的一大原因。
川财证券指出,今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幅度逐步放开,且市场总体状况
良好,尤其是一些值得中长期投资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资源类、金融类和高端制造
类企业。与以往举牌不同的是,从举牌方式看,大型险资或直接举牌,或联合旗下关
联公司共同举牌。如在举牌锦江资本的过程中,中国太保及旗下的太保产险、太保寿
险、太保安联健康、安信农业等一同发力;而在“扫货”工商银行时,国寿集团、中
国人寿及中国人寿海外公司齐上阵。
举牌方拟继续增持
不少举牌方表示未来会继续增持。
以三变科技为例,公司7月2日晚间公告,股东莫纬樑于6月30日通过集中竞
价交易增持公司股份104.94万股。截至目前,莫纬樑持公司股份1009.3
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65%。莫纬樑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根据股价择
机增持公司股份。
有的上市公司披露了未来拟增持的股份数量,且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成都银
行7月2日晚间公告,收到成都工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工投资产”)通
知。7月2日,成都工投资产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
方式增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03%。本
次权益变动后,成都工投资产持有公司1.8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
成都银行公告称,成都工投资产本次增持成都银行股份,是基于对行业投资机会
的看好,以及对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成都工投资产
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成都银行,增持计划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拟增持
不低于1806.12万股(占成都银行总股本的0.5%),不高于2889.8
万股(占成都银行总股本的0.8%)。增持计划的实施期限为自2020年7月起
不超过6个月内,资金来源为成都工投资产的自有资金。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