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交通运输 > 正文

中铁十局承建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贯通

07/14
2020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分享
近日,中铁十局承建的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红豆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国内首例、世界罕见的有毒有害气体隧道掘进难题顺利攻破,为大临铁路早日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是目前我国铁路建设中遇到的唯一一座汇集了8种有毒有害气体、长距离大规模强涌水、高地温、长段落花岗岩蚀变的长大隧道。隧道位于临沧市凤庆县、云县境内,全长10616米,毗邻澜沧江,群山环抱,地理环境极为复杂,为完成10公里多的隧道,施工便道修了37公里。 “红豆山隧道之所以称为世界罕见‘毒气’隧道,因为有害气体的种类最多、浓度最高、危害程度最大,其有毒有害气体极高度危险区域长达4210米,高度危险区域3630米,高度以上危险区域占隧道全长的73.8%,每掘进一米都充满未知与挑战,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知道贯通的份量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红豆山隧道于2016年5月开工,2017年6月隧道内发现硫化氢、二氧化碳等8种有害气体。此外,隧道内还遇到近40℃的高温区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外运大量冰块降温,工人们经常顶着高温、佩戴防毒面罩进行施工。 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施工单位多次邀请石油、煤矿等行业知名专家现场会勘,召开专家会,研究有害气体的处理方案;同时在红豆山隧道建立“特殊地质专业研究实习基地”,组织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共同学习,掌握有害气体的防范知识,研讨具体的施工方法、工艺标准。在拼搏实干中创新、创新中拼搏实干,经过反复的现场验证,形成了一套针对多种有害气体的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多种高浓度、有突出危险有害气体隧道施工难题。2019年11月,红豆山隧道科研团队参与了川藏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暂行规定的编制,第一次将有毒有害气体隧道的危险等级划分标准,预报、监测、防突及风险管理纳入设计及施工规范。 红豆山隧道的施工难点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施工中形成了施工工法4项、专利40项,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地下工程消石灰水光面爆破”“有害气体隧道快速降毒”等施工方法和“隧道有害气体监测数据无线接力传输系统”等发明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自2016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面对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全体参建人员坚持“科学、快速、均衡”的施工理念,以“资源配置、工法优化、工序管理”为核心,坚持“岩变我变”的推进思路,强支护、控变形,紧盯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预警信息管理。今年以来,项目坚持防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有序进行。1200人的团队,历经15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实现了红豆山隧道顺利贯通。 大临铁路北起广大线大理站,从大理州跨越澜沧江后到达临沧市,线路全长202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建成通车后,大理到临沧将由现在公路运输的近5小时压缩到1.5小时,结束临沧市不通铁路的历史,有效改善滇中、滇西区域交通格局,起到助推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积极作用。 [188]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58808","PageTitle":"中铁十局承建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贯通-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58808},"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