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医药卫生 > 正文

首个非激素外用PDE4抑制剂,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08/04
2020
来源
生物谷
分享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舒坦明(克立硼罗)2%软膏剂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舒坦明在中国被批准用于2岁及以上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局部外用治疗。 特应性皮炎(AD,也称为特应性湿疹)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在世界范围内,高达10%的成人和20%的儿童患有特应性皮炎。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中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龄段。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指出,我国12个城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达到12.94%,1-12月婴儿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达30.48%。 特应性皮炎的皮肤表现可从儿童期持续到成年。婴儿期皮损大多在2岁以内起病,患儿将出现皮损和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其睡眠和生长发育;随着病情进展,还容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持续不断的困扰。成人特应性皮炎通常伴随明显的瘙痒症状,表皮剥脱、水疱、渗出和浆液性结痂,可引发患者情绪负担、失眠、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导致生产力和社会功能的下降甚至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舒坦明(克立硼罗)2%软膏剂是一个新型的小分子、非激素、非甾体类抗炎的磷酸二酯酶4 (PDE-4)抑制剂,过度活化的PDE-4已被证明与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和体征有关。 2016年,舒坦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适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患者的轻中度特应性皮炎,该产品在美国的商品名为EUCRISA,北美以外地区商品名为STAQUIS。2020年,美国 FDA批准将其适应症扩展为3月龄及以上的儿童和成人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的局部治疗。目前,舒坦明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和欧盟地区获批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 得益于NMPA相关政策的推动,舒坦明通过快速审批通道进入中国,该药的批准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填补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为广大的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尤其是2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提供了缓解症状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赛诺菲公司达必妥?(英文名:Dupixent?,通用名: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今年2月,《中国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2020)》发布,将尚未上市的达必妥?列入推荐,以期待这一新药能够填补目前药物无法满足的需求。 达必妥?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获批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填补了国内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能快速、显著、持续地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程度和瘙痒症状。得益于药监改革的推动,达必妥?提前2年在中国获批,为中国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达必妥?是一款全人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双靶点”的创新作用机制,选择性地抑制关键信号通路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阻断2型炎症通路,降低2型炎症的病理性反应,从机制上治疗2型炎症相关疾病。 达必妥?由赛诺菲和再生元联合开发,截至目前,该药已被批准治疗3种由2型炎症导致的疾病: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6岁患者)、中度至重度哮喘(≥12岁患者)、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wNP,成人患者)。 [19]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48760","PageTitle":"首个非激素外用PDE4抑制剂,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48760},"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 本土奶酪生产提速 国产品牌有望崛起-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 | 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食品饮料 > 正文

本土奶酪生产提速 国产品牌有望崛起

07/17
2020
来源
食品伙伴网
分享
奶酪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丰富以及应用场景广泛,与乳制品行业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相契合,满足了新兴消费群体对餐饮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作为国内极具增长潜力的乳制品细分领域,近年来奶酪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趋势。近日,食品伙伴网食品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奶酪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市场消费逐年增长,本土奶酪生产正在提速,国产品牌有望崛起。 天然奶酪消费升温 由于经过了乳酸菌等微生物及酶的作用,奶酪适合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消费者食用,可应用于儿童辅食的消费场景;此外,与酸奶相似,除了丰富的营养之外,奶酪还具有丰富的口感,可被加工制作为芝士奶茶、芝士蛋糕以及各种休闲零食,因此亦可广泛适应休闲零食、餐后甜点及佐餐材料等各类消费场景,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餐饮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 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餐饮多样化需求的逐步显现,具备高营养价值属性、多层次口感、丰富产品形态的奶酪逐渐受到国内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据食品伙伴网行业研究中心调研数据,2019年,我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零售额口径)达到67.2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15.27%。从体量上看,我国奶酪消费处于培育期,2019年零售额仅占我国乳制品消费的2%,但呈现快速上升态势,预测2020年我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零售口径)将达到78.6亿元,同比增长16.96%;从奶酪产品消费量情况来看,我国奶酪消费量在2016—2019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2019年奶酪产品消费量达4.67万吨,预测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奶酪消费增长率呈下降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奶酪消费量为5.53万吨。 从消费量结构看,我国奶酪消费以再制奶酪为主。2019年我国奶酪制品消费结构中,天然奶酪、再制奶酪消费占比分别为14.6%、85.4%,消费量增速分别为9.8%、6.2%。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再制奶酪在消费者培育阶段起到重要作用,当行业进入稳步成长期,由于消费者对营养价值要求提升,天然奶酪占比将超过再制奶酪。 从人均消费量看,2019年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为0.51kg/人,对标消费习惯较为接近的日本及韩国,分别为2.56kg/人、3.14kg/人。 从奶酪产品进口来源国来看,2019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酪5.81万吨,占比达到50.7%;从澳大利亚进口2万吨,占比为18.2%;从欧盟进口1.8万吨,占16.5%;从美国进口1.19万吨,占比11.1%。 在奶业发达国家,奶酪属于日常饮食,品种丰富多样,占乳制品消费总量的70%。我国奶酪消费局限于高端消费群体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国外大众化消费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奶酪营养价值逐渐被认识,我国奶酪消费人群和人均消费量有望不断增加,国内新生代对奶酪的消费习惯正在快速养成,80、90后父母思维方式更为开放,对子女营养补充选择更加多元,奶酪作为营养物质丰富的乳制品,非常适合儿童食用。因此,儿童奶酪也逐渐成为奶酪市场的主流发展品类。 本土奶酪加速布局 目前我国奶酪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2019年,国内奶酪零售市场品牌CR5(最大的5项之和占比)约为51.7%,皆为进口品牌,其中百吉福占比高达27.2%,为国内市场奶酪品类绝对领导者;CR10(最大的10项之和占比)为65.3%,存在部分国产品牌如蒙牛(3.1%)、妙可蓝多(2.4%)、光明(1.2%)。当前市场整体增速保持高位,领先企业皆受益于行业增长红利,且呈现份额提升的趋势。预计2020年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替代一部分进口产品。 与此同时,本土乳制品厂商过去对奶酪品类投入有限,近年开始加大在该品类的投入和布局。2006年,蒙牛与丹麦Arla(阿拉)成立奶酪合资公司,进军国内奶酪行业,2017年前一直未能盈利。2018年,蒙牛设立奶酪事业部,发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饮奶酪三大业务,板块全年增速达66%;伊利则在同年增加健康饮品及奶酪事业部,推出“妙芝”手撕奶酪。 海关数据显示,国内奶酪进口量自2017年起显著放缓,对比国内奶酪消费量相对稳定的增长,印证了本土奶酪生产的提速。行业认为,目前国内整体竞争环境仍较为宽松,领先企业的加入有助于在零售端教育消费者,提升整体市场规模;而餐饮端注重性价比、客户黏性较大,长期耕耘的厂商具备一定竞争壁垒。 奶酪行业增长潜力巨大,国产品牌有望崛起迎来份额提升。奶酪因其高营养价值、丰富的口感以及应用场景广泛,与乳制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相契合。2012—2019年,我国奶酪消费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5%,凸显强劲的增长趋势。而2019年我国奶酪人均消费量远低于其他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市场格局中,海外品牌虽占据主导地位,但格局尚未固化,国产品牌具备渠道优势与本土优势,市占率有望迎来提升。 [0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56663","PageTitle":"本土奶酪生产提速 国产品牌有望崛起-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5666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