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进出口银行稳外贸稳外资贷款投放9047亿元,同比增长50.
62%;工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达35.7%,大幅完成全年增速40%的序时
进度;光大银行民营企业的授信余额达1.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5%;泰康
保险在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3%,其中健康险同比增长42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银行业保险业以金融之力抗击疫情、支持复工复产,
“战果”显著。时值年中,展望下半年,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
帮扶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0%的增速目
标如何实现?保险资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在第257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副书记、副
董事长、行长吴富林,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行长刘金,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共同出席,就外界关心的问题,
从银行业保险业自身角度进行解答。
勠力同心托底实体经济
“今年上半年,工行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在信贷
投放方面,切实加大货币信贷供给总量。6月末,境内公司贷款余额居同业首位;上
半年新增贷款创同期新高。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积极推进存量法人客户贷款定价基
准转换工作,6月末转换进度达76%;上半年,新发放公司贷款利率4.31%,
同比下降45个基点,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谷澍介绍道。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今年6月末,进出口银行上半年稳外贸稳外资累计投放贷款9047亿元,
同比增长50.62%。”吴富林披露了该行上半年稳外贸稳外资贷款数据。
实际上,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除了银行信贷资金,保险资金则有着投资优势,
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对此刘挺军谈到,上半年,泰康资产投资
银行存款972亿元,参与各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投资150亿元,参与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债券投资1084亿元,募集“泰康长江经济带债券型证券投资
基金”,新增投资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333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
施、交通建设、医疗卫生等行业。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长期机构投资人是资本市场稳定和效率的基石。不久前,银
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按照保险
公司偿付能力,差异化放宽其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刘挺军评价,这一方面可以
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
控制潜在的风险。“所以,随着投资比例的放宽和政策调整,保险资金能够更加积极
地参与到经济新动能成长和培养过程中,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和发展。”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同时产业链很长,细分行业又
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中小微企业,对金融稳定、‘六稳’‘六保’意义重大。”在
谈及制造业的重要性时,刘金作出上述形容。事实上,近日召开的银保监会年中工作
会提到,“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也是基于这些
原因,近年来银行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并创新服
务提高精准性。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截至6月末,工行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
1.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200亿元,增幅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
。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900亿元,增幅2
1%。
光大银行则通过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实行贷款FTP减点、下放额度管理权限、
扩大贷款定价授权等政策,将制造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和信贷支持的优先领
域。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32%,增速高于去年
同期16.1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3.63%,高于去
年同期17.60个百分点。实现制造业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量和增速双增
长,同比增速创下该行近年来新高。
刘金介绍,光大银行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额度管理、定价管理、前置准入审批
等权限都下放给分行,给予考核优惠,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给予内部资金考核优
惠50个基点,对先进制造业白名单企业当中的中长期贷款项目给予100个基点的
优惠,同时加大激励考核,把支持制造业贷款评价纳入分行的平衡计分卡考核。谷澍
也表示,下一步,工行将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在制造业产业聚集
地试点设立制造业专业化经营机构,加强制造业专业团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制
造业贷款“愿贷、敢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保护基层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新民营小微企业服务模式
民营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依然是关注焦点,作为“稳就业、稳外贸”“保居民就
业、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一环,银行业大力投入理应当仁不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40%
的要求,并且要加大首贷、信用贷比例,切实向实体经济让利。“上半年,工行小微
企业贷款增幅就达到35.7%,大幅完成全年增速40%的序时进度。上半年,工
行小微企业有贷户较年初净增10.8万户,增幅超20%。”谷澍介绍,工行在小
微企业中重点围绕信用贷款供给和“首贷户”的拓展。
信用贷款供给方面,工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构建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及风
险监测模型,创新小微企业专属信用贷款产品。例如,基于企业结算数据推出“结算
贷”,基于企业纳税数据推出“税务贷”,基于企业用电等数据推出“电e贷”等。
截至6月末,该行累计推出353款小微企业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为超过100万家
小微企业主动授信近8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近30%。首贷
户方面,工行则通过加大与政府机构、电商平台、龙头企业等的合作力度,共享小微
企业全方位数据,扩大授信覆盖面,以及运用数字供应链融资产品,充分挖掘供应链
上下游小微企业“首贷户”市场。截至6月末,该行已累计为近2万家小微企业提供
“首贷”服务。
当然,银行也在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小微企业服务方式。传统意义上做
“大”做“强”的进出口银行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吴福林表示,该行一方面聚焦受
疫情影响严重的外贸领域中小微企业,设立外贸产业专项转贷款,并以供应链金融为
依托,发挥进出口银行与众多核心企业紧密合作的优势,助力小微供应商摆脱弱势困
境,获得低成本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加大转贷款投放,并拓展转贷银行合作范围,
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32亿元,增速近82%,终端利率
也低于2019年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该行还
与浙江网商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和中信百信银行四家互联网银行
开展创新合作,提高覆盖面。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