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食品饮料 > 正文

小龙虾餐馆经营缓慢复苏 烧虾师“一厨难求”月薪可超万元

05/29
2020
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
烧虾师“一厨难求”月薪可超万元 老板:希望擅用互联网采购工具为餐馆降本增效 5月底,数千家小龙虾店升腾起的烟火气正在南京上空蔓延。南京的小龙虾消费从疫情期间逐渐呈现出复苏态势。五一长假期间,南京小龙虾市场每日到货60-70吨,可见南京人对小龙虾口味是真爱。 小龙虾餐馆经营缓慢复苏 开源节流是解题关键 刘记弟兄龙虾是南京的一个龙虾老字号。如今,刘记在南京开有14家门店,遍布城区各处。2017年,南京本地人陆聪耀看到小龙虾消费市场火爆,决定加盟刘记弟兄龙虾,在南京市仙鹤门一带租了门店,进入到餐饮行业创业。 小店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营业在凌晨2点,陆聪耀每天从早到晚劳碌在店里,几乎全年无休,这也成了他过去三年的生活常态。让陆聪耀没想到的是,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一下打乱了门店的经营节奏。疫情以来很长时间门店的流水只能依靠外卖。 陆聪耀告诉记者,小龙虾餐馆还没出现“报复性”反弹,只能说在缓慢爬升中。截至目前店里的日平均营业额恢复到常年的70%。陆聪耀认为,一些老顾客今年的收入受到影响,而小龙虾消费的客单价较高,所以就没有意愿进店消费了。 今年春节之后,陆聪耀的店里正在新招厨师,一个真正厨艺熟练的小龙虾师傅要求很高,小龙虾厨师必须自带过硬技术,处理小龙虾、调配汤汁,需要独门配方。在南京,好的烧虾厨师真的是一厨难求,市场价格普遍在万元以上,这又给陆聪耀增加了一大笔支出。 陆聪耀还为刘氏弟兄龙虾(仙鹤门店)开通了抖音账号,自己做小视频来吸引客流。3月30日,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陆聪耀在抖音写道:“2020实体店太难了!”而在4月22日,店里的客人新年后第一次坐满了,他写道:“难得的满,好开心!”这个账号记录了一个餐饮人在特殊时期的苦辣酸甜。 互联网采购工具美团快驴 进货助力餐饮商家渡难关 陆聪耀告诉记者,店里流动成本的真正大头是食材采购。首先,食材的采购成本占了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找到更物美价廉的食材才能更有竞争力。其次,疫情期间店里的人流量很难预测,如果食材买多了可能会积压变质,反而成了损失,所以进货需要更加灵活。 过去一年多,陆聪耀的小龙虾餐厅一直在同美团旗下的餐饮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合作。快驴进货是面向餐饮商户推出的一站式食材采买渠道,餐厅可以在手机上选择食材,直接结算下单,次日送货上门。免去了早起外出采买的奔波之苦,并且省时省力,整个操作过程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更关键的是,商户在快驴进货上可按需采购,采购量灵活掌握,对陆聪耀来说,可以避免囤货的压力。 当初,陆聪耀采购的第一个品类是蒜米和青椒,随着对快驴信任的增加,他也把饮料、大米、豆油、冻品等都交给了快驴,充值返券等活动也非常实惠。他希望,餐厅的大厨也能擅于使用这类互联网采购工具,这样对于餐厅的采购成本管理非常有益处。因此他的做法是,平常让大厨提出各类食材的下单和采购计划,由他在后台统一结算下订单,这样对门店食材采购和消耗情况一目了然,成本一下就管住了。 陆聪耀说,“有了快驴进货,即使春节期间疫情风险,店里的食材也没有断供,服务好,送货也及时。而未来真正的迎接回暖和报复性消费,也依然离不开快驴。” 近日,美团也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以线上化运营、优惠贷款、安心消费、供应链服务、针对性培训等六大举措帮扶平台小店。美团快驴进货承诺供应链“保价不断货”,最快七小时送达。通过提供“外卖式”便携采购通道,助小店降本增效,活得更好。 [0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80213","PageTitle":"小龙虾餐馆经营缓慢复苏 烧虾师“一厨难求”月薪可超万元-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8021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 考核压力大 基金经理频离职:87家公司离职人数达166人-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基金 > 正文

考核压力大 基金经理频离职:87家公司离职人数达166人

07/31
202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享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87家基金公司的部分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达到了166人,较去年同期的138人(77家公司)上升20.29%。从单家公司来看,有8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在4位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基金经理的离职,以在业绩考核压力下的被动离职居多。基金公司要留住人才,除了具备丰富的投研和渠道资源外,还应为基金经理打造开放包容的投研文化。“做时间的朋友,在公司经营和业绩考核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离职明显增多 某头部券商的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张雷(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0年是基金大年,但基金经理离职现象依然较为明显。今年6月时,沪上某家大型基金公司有2位年轻的基金经理离职。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的离职主要是由于业绩考核压力。今年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权益投资要实现超额收益并不容易。 另外,张雷表示,2020年以来新发权益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元,但其中的分化现象较为明显,如业内排名前30位或40位的基金公司就占了新发权益基金的绝大部分,大部分中小公司基本没怎么发新基金。张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沪上某位绩优基金经理所在的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今年就没有发行新基金。“随着资金大举流向头部基金公司,尾部基金公司的规模难以实现增长,投资业绩也难见起色,基金经理自然会在考核压力下被迫离职。” 杨德龙指出,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会对公司投资业绩持续性产生影响,不利于基金公司的稳定经营,基金公司应持续优化激励机制,留住核心投研骨干。 寻找“平衡点” “基金经理选择平台时,会看重平台的投研资源和渠道资源。”张雷说道,公募机构在市场信息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优势与投研力量有效结合,就可以转化为投资业绩。“这样的平台,是基金经理较为向往的。” 张雷认为,基金经理也会看重公募基金的渠道资源能力,好的渠道资源能在基金经理个人品牌打造和基金销售上,起到相当大的帮助。“历经早期发展后,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市场资金逐步往头部基金公司靠拢,无论是资金募集还是投资业绩,其与中尾部基金公司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杨德龙所言,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正常情况下,基金公司会在投研、渠道等方面给基金经理提供支持,而基金经理投资业绩持续提升,则会提升公司知名度和产品规模,进而增加公司盈利。在这方面,明星基金经理具有明显的光环效应。 张雷说,与投研资源和渠道资源等硬实力相比,“投研文化”这种软实力,更是基金经理的主要考虑因素。 “专心做投资的人,一般会向往自由和开放的公司平台。公司对基金经理的管束不应过多,他们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从现实来看,权益投资上出色的基金公司,其投研文化也较为开放和包容。”张雷以业绩考核为例说,基金公司本身是盈利主体,对经营业绩的考核需要具体到季度或月度。但是,过于短期的考核并不利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发挥,甚至会导致其动作变形、风格漂移。 如何取得平衡?张雷认为:“投资尤其是价格回归价值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看到,近年来陆续有公募通过发行三年或五年封闭期产品,让客户体验到长期价值投资体验。并且,近年来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其创始人或核心高管,基本是出身投资一线,往往能在公司经营和业绩考核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33]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49749","PageTitle":"考核压力大 基金经理频离职:87家公司离职人数达166人-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49749},"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