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医药卫生 > 正文

安徽省医保局:药品降价一小步 百姓健康一大步

11/02
2020
来源
华源医药网
分享
当中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越走越近,全民健康,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道新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安徽省医保局从2019年12月份开始执行第一批“4+7”试点扩围的25种药品,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未过评的抗菌药物带量采购。 以量换价、四价联动……安徽省医保局把降低药价作为深化医改的“突破口”,打出一套“组合拳”,让众多曾经高高在上的药品变成“白菜价”,惠及百姓。 如今安徽省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近一年的时间,百姓得到实惠了吗?药企获利了吗?降价之后,药品质量如何保证?近日,人民网安徽频道专访安徽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探究安徽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如何做到全国领先,并且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 用量换价格 家住安徽省黄山市张国民,2015年查出来患有心血管疾病后,从此他每天都要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今年年初,他再去拿药时发现,吃了五年的药,忽然降价了。 他翻出账本告诉记者,以前每片1.25元,一年下来,光是药费要400多块钱,“但是现在每片只要五分钱,一年的药费仅20块钱,只有过去的零头那么多了,省下了不少钱呢。”张国民说。 药价的断崖式下降,源自于安徽省从2019年12月开始推行的“带量采购”新政策。 “简单地说,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金维加解释道,省医保局通过巨大的市场用量,以超级团购的巨大优势,换来重大疾病治疗药品的优质低价。 安徽省从去年12月开始执行第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25种药品,第一批中选药品在安徽省落地后,同通用名药品的生产企业主动申报下调134个药品采购价格,平均降幅38.3%,最大降幅97.4%。 今年5月份,第二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32种药品正式落地安徽,中选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53%。 金维加告诉记者,经测算,安徽省执行两批集采的中选结果后,年度节约采购费用约12.8亿元。 降价不降质 记者梳理降价药品的目录发现,有些中选药品价格低至1毛钱、1分钱。药品降价,药品质量是否依旧可靠? 对此,金维加信心十足地说,在药品销售价格中,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仅占了较小的部分。因此,这些中选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后,挤掉的主要是流通环节的“水分”,中标后不影响企业发展。 虽然一切为了降低药价,但是在金维加看来,保证药品质量远比药品降价更重要。 “我们可以做对100次、1000次,但是不能做错1次,因为这些药都是用在老百姓身上,没有犯错的余地。”金维加说。 所以在谈判过程中,安徽省医保局要求中选药品厂家做出相应法律承诺,明确生产企业是保障质量和供应的第一责任人,并规定中选企业出现质量和供应问题应承担的责任。此外,药品价格不能恶意低于药品成本价,避免偷工减料。 “我们还会不定期听取临床专家的建议,反馈中标药品使用情况,对其进行抽查。”金维加称,安徽省医保局始终加强对中选药品质量的关注,监督企业稳定药品质量,确保降价不降质。 抵制变接受 去年7月,国办印发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安徽作为国家医保局确定的首批招采改革试点省份,随即开展省属医院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最终经过谈判,第一批中选的脊柱类、人工晶体类产品,分别平均降价53.4%、20.5%。 金维加坦言,谈判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很多企业对带量采购持抵制态度,而主要的疑问在于降低后是否能够保证采购量。 因为,在过去的招标采购中,价低者中标,但中标后医院也不一定采购,即使医院采购了,医生也不一定给病人用。此外,医院进了药品耗材后,迟迟不给回款,企业财务成本增加,也是普遍现象。 “带量采购的政策,并不是一味的砍价。如果药品耗材降价了,而我们不确保中标药品、耗材的采购量,不做好对医药企业的服务,那么就会失去合作基础,带量采购的政策也很难推行下去。”金维加说。 为此,安徽省医保局在带量采购中,不仅约定了采购量,更约定了三个月的回款周期。为了保证及时回款,安徽省医保局还会提前预付资金给医院,并且对医院采购中标的药品、耗材实施单独清算,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与合理使用中选产品,防止医疗机构“招而不用”。 让金维加感到欣慰的是,截至今年7月底,第一批中选的两类产品采购数量同比平均增幅484.5%,单品最大增幅超77倍,取得了使用量稳步增长、节约费用持续增加的“双增”成效。 现在,越来越多的进口药品、耗材生产企业逐渐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对带量采购的态度从抵制转向接受。过去药企在推广药品中遇到的难题,在带量采购的政策下都迎刃而解。 改革啃硬骨 改革有风险。尤其是削减有关方面既得利益、增加责任的改革,向来不易。 “一些机构一开始不理解,但我们坚持下来了。”金维加说,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的过程有时候是“甘冒风险”的,但要想有所作为,就势必要有所突破。 他回忆,在决定实施带量采购政策的时候,“干或不干”“早干或晚干”“干多或干少”“干什么和不干什么”,是决策者必须面对四个原则性问题,若一步走错,将满盘皆输。 因此,改革需智慧。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由来已久,但也不是不可打破的坚冰。金维加表示,从安徽实践看,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于担当,就能够破解这四大难题。 “每一次探索与尝试、拉锯与博弈,虽然艰难地迈出一小步,但都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大步。”金维加说。 如今,带量采购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治理药品耗材价格虚高,不能仅通过带量采购让价格“一降了之”,关键还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这是利益的重新调整,是持续‘刀刃向内’的改革,非常艰难,但改革不能怕啃硬骨头。”金维加坚定地说。 下一步,安徽省医保局将继续完善采购机制和配套措施,协同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在药品耗材生产、采购、配送和质量监督等各环节相互配合、优化服务,最终营造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筑牢百姓的健康屏障。 一个更公平可及、更合理有序的“健康安徽”,已经清晰。 [19]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14805","PageTitle":"安徽省医保局:药品降价一小步 百姓健康一大步-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14805},"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 上海写字楼被抑制需求逐步释放 金融业、制造业引领行业回暖-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 | 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房地产业 > 正文

上海写字楼被抑制需求逐步释放 金融业、制造业引领行业回暖

11/26
2020
来源
我的钢铁
分享
近期,上海写字楼市场持续复苏,租赁市场活跃度有所恢复,随着延迟入市项目近期逐渐释放,新增供应使空置率有所上涨。但大宗交易市场持续回暖,外资买家加码重返上海。金融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引领上海甲级写字楼复苏的三大动力源。业内分析指出,随着《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等出台,上海将持续深化改革,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相关商业地产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复苏引领写字楼需求提振 前三季度,上海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上海全市制造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六个重点工业行业投资增长31.2%。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增长74.1%,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5.2%,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3.4%。 世邦魏理仕最新发布的《中国重点城市写字楼租户普查报告2020上海》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金融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上海甲级写字楼的三大需求来源,全市外资企业租赁需求较前次2018年度调研结果有所上升。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三季度,上海市场共录得14笔大宗交易,其中写字楼物业类型有5笔,工业物业类型有5笔,商业4笔。其中,国海证券以13.8亿元收购绿地外滩中心C1栋,成交面积达15209平方米;澜起科技以5.46亿元收购漕宝路181号的写字楼项目,成交面积达15166.9平方米;嘉会医疗以5.8亿元收购漕河泾泰科电子厂房。从投资者类型来看,本季度共有7笔外资买家,随着三季度疫情消散,外资买家审时度势,将目光重新聚焦上海市场。 世邦魏理仕华东区研究部主管陆燕说,此次调查通过分析上海153个甲级写字楼项目内超过6,125家(约841万平方米办公面积)入驻企业。 在制造业细分领域,调查发现消费品制造业(12.4%)、医药与生命科学(4%)、工业品制造业(3.3%)与3C电子产品(2.9%)等需求均有显著增长,显示了在加快推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背景下,上海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随着上海写字楼版图迅速扩展,承租能力较强且对办公环境有一定要求的高端制造业纷纷落址新兴商务区。 在TMT行业中,网络媒体、互联网及手机平台以及通讯产业的累计租赁面积均较前次统计有明显成长,反映出在经济转型驱动下的行业创新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新增需求。 租户类型方面,此次调查样本内的外资企业租赁面积占比为49%,较2018年上升3个百分点。从中外资企业分布来看,核心商务区较受外资青睐。南京西路、人民广场、淮海中路等板块外资企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而内资企业则更多遍布于徐汇滨江、北外滩、五角场、大虹桥等板块。 面对新时代大环境的变化,企业纷纷通过转型寻求未来发展的新方向。2020年,上海全市超级租户(10,000平方米及以上)企业达到113家,较2018年增加40家。内资超级租户占比在近五年的调查中逐步上升,于2020年达到43%,较2018年提升3个百分点,并较2015年大幅提升18个百分点。 需求回暖租金下跌远期前景看好 尽快疫情后需求快速恢复,但加写字楼租金水平仍处于下跌通道。莱坊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上海核心商务区平均租金环比下跌1.4%至每天每平方米人民币10.9元,其中小陆家嘴租金环比跌幅2.0%至每天每平方米人民币11.5元。新兴商务区平均租金继续回落至每天每平方米人民币6.9元,环比跌幅达到2.3%。 莱坊上海办公楼服务部主管李章南分析说,“业主方继续通过调低报价、给予定制化装修和装免补贴来吸引具有潜在租赁需求的企业,以应对原有租户搬离带来的空置面积增加。同时,近几年新兴商务区供应量的快速增加以及持续疲弱的租赁需求都是造成近期市场租金回落的重要原因。” 分析指出,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商业地产的租金有所下跌。这是商业地产市场随经济周期波动的正常现象。 尽管市场短期内仍有不确定性因素,但多数机构从更长周期看好上海写字楼市场。世邦魏理仕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办公楼部主管张越说:“上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相继推出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加强投资促进32条、进一步利用外资24条等举措,激发外资企业需求。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临港金融领先开放的大格局下,我们预计上海将吸引更多的中资龙头企业落户,共同推动上海写字楼市场新一轮增长。” 以浦东新区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尽管受到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浦东优质商务园区的租赁活动仍然活跃,前三季度累计净吸纳量接近8万平方米。其中,张江板块将全力打造成代表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水准、富有科创和生态特色的城市副中心。“金桥5G产业生态园”将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先发优势,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务园区。 戴德梁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黎庆文说,随着金融的开放提速,中国签署RCEP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及科技赋能下的产业升级,上海浦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预计今年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以上,然后恢复到常态化的增长。基于此,我们认为商业地产的复苏趋势也是可持续的。”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总裁李凌说。 [0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3920","PageTitle":"上海写字楼被抑制需求逐步释放 金融业、制造业引领行业回暖-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3920},"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