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颁布实施35周年,该条例的颁布是我国国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实践证明,央行经理国库体制适应了我国经济、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是一项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35年来,国家金库上海市分库立足地方实际,依法履行经理国库职责,不断完善国库组织机构、制度机制和核算体系,服务政府预算执行能力持续提升,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强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时代赋予国库工作新使命
近年来,上海市分库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实现财政资金支付、清算、记账、对账的“全流程”“全闭环”电子化、无纸化管理,大幅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有效防范财政资金支付风险。搭建“国库直通车”,将国库直接支付范围扩展至工程支出、服务支出、工资统发、个人专利费支付等领域,充分发挥国库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预算执行中的积极作用。紧紧围绕中央和地方减税降费政策要求,做好个人所得税改革保障工作,有序、快速、准确办理税款退库,打通纳税人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作为首批试点省级单位,上海市分库于2015年2月启动全国第一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为实现国库现金保值增值、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国库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首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理国库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库部门应不断完善国库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和资金清算体系,努力提升依法经理国库现代化水平。其次,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不确定性,给宏观政策调控增加了难度。国库作为连接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的重要纽带,应进一步发挥信息沟通、分析研判、协调操作的作用,成为两大宏观政策紧密衔接、有效配合的桥梁。最后,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国库服务与监督的范围、内容和方式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国库部门进一步强化履职尽责意识,正确处理国库服务与国库监督的关系,形成国库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监督制衡的格局,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库部门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开放合作、人才兴库”五大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国库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强库提升履职能力
国库部门作为中央银行对外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的窗口部门,应自觉适应财税、金融改革新形势,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努力实现国库工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服务的多赢目标。
立足当下。国库部门要把“六稳”“六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好李克强总理关于国库办理2万亿元新增财政资金拨付的指示精神,确保资金拨付点对点直达区县基层“神经末梢”,为基层财政“输血”,直接惠企利民。
放眼长远。国库部门应重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坚持创新引领,立足“科技强库”,加快国库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持续优化国库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稳中求进。在“稳”方面,国库部门应持续做好现有“3T”系统(TCBS、TIPS、TMIS三个重要国库信息系统的统称)日常运维、升级优化和扩容改造等工作,着力解决TCBS处理业务量上限、TBS版本老化等突出问题。在“进”方面,不断提升国库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满足财政、税务、海关、纳税人、缴费人等对国库服务安全性、便捷性、多样性、智能性的需求;加快推进统计分析、国债管理、现金管理等子系统开发建设与优化完善工作,提升国库业务处理效率,改善国库服务用户体验;完善国库现金管理,提高国库现金预测精度,逐步试行现金管理电子化招投标,适时将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流动性好、安全性高的高质量资产纳入质押品范围,努力拓展财政资金保值增值渠道和空间,切实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效率。
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
国库服务与国库监督是经理国库职责的双支柱,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离开国库监督,国库资金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国库服务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离开优质的国库服务,国库监督就会缺少价值基础,就难以为各方所认同。为此,国库部门应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以辩证的思维将服务和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加强与外部单位特别是财税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法依规开展国库监督管理,切实看好国家的“钱袋子”。
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的指示精神,主动适应国库信息化建设、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需要,统筹完善国库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避免出现监管“真空”现象。同时,提高国库制度的执行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二是贯彻落实新的《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维护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法定地位以及在预算执行中的监督作用,使国库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同时,进一步把监督管理与通力协作相结合,提高监督的技巧与艺术,提升国库监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与认可度。
三是加强与人大、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优化国库收支流程,重点在集中支付、负面清单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事前、事中电子化审核监督进程,优化升级事后监督,确保国库业务安全高效办理。综合运用代理银行(国库)自查、人民银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通过依法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来防范内外部违规行为,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发挥国库决策参谋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级财政收支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各级政府的决策参谋需求,提高国库调研分析质量愈发显得重要而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库部门应不断提升国库研究能力和水平,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切实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纽带作用。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库部门建成了以3T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了国库收、支、退等业务环节电子化,但国库信息系统在报表核对、移动监测、数据挖掘、趋势预测等方面尚较难满足多元化的决策参考需求,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国库部门应以国家金库工程建设为主线,构建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全国性国库大数据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把“金库”与“金财”“金税”“金关”等相关工程有机联结,实现财、税、关、库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全国国库系统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整合。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海量国库数据信息的快速、精准分析,为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提供更为翔实、准确、实时、动态的数据支撑。通过全链条、全过程的监测,对财政收支变化、财力结构调整和债券发行偿付等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实现监测预警、效果评估、趋势研判等工作目标。
优化国库履职环境
经理国库对外涉及诸多单位和部门,与外部单位的关系处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库履职的成效。国库部门应有“大视野”“大格局”,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与财政、税务、海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发挥整体合力。
加强财税关库银各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社会保险费征缴入库、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争取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对国库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在财税领域探索数字货币试点应用场景,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民生。主动加强对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学习研究,掌握财税体制改革新动向,及时研究落实配套措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国库管理模式和工作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库发展规划,谋划未来发展蓝图,为国库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夯实国库事业根基
新时代的国库工作要求强化“人才兴库”理念,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用心打造高素质人才梯队,为推动国库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强化专业的岗位要求。注重干部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建立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将懂金融、知财税、晓法律、会操作、善管理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国库部门。坚持廉洁的从政底线。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让守纪律讲规矩的理念深入人心,严守底线、不越红线,增强依法履职自觉性,切实防范岗位廉政风险。
[5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